本报讯(记者 黄 蕾 何小妍)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青少年美育实践深度融合,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竹韵匠心”暑期非遗公益课堂在揭东区霖磐镇新华悦读空间举行。
此次活动由霖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团委主办,广州华商学院“生入童心”实践队承办,是深化乡村美育、助力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当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揭东竹丝编织画)代表性传承人夏荣居应邀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一场指尖上的艺术盛宴,共织乡村非遗教育新画卷。夏荣居来自竹丝编织画技艺底蕴深厚的霖磐镇西龙村,从事这门艺术已逾半个世纪。课堂上,他通过一个小故事启迪学子,昔日其师公因手指粗短遭人质疑,却以精湛技艺证明“竹丝画的精微,不在于手的粗胖,而在于工具与智慧的巧妙运用”,道破了匠心的真谛在于心手合一、智慧交融。
随后,夏荣居展示其精心创作的竹丝编织画珍品。纤薄如纸的竹丝在经纬交错间,逼真地再现郑板桥、唐寅、徐悲鸿等名家书画的神韵——书法作品笔力遒劲透“纸”,《石竹图》《八哥图》《梅兰菊竹》等画作气韵生动,憨态可掬的熊猫纤毫毕现,充分展现“篾织”的独特魅力。夏荣居还现场演示竹丝编织画制作,细若发丝的竹丝在指尖翻飞,特制的铁签轻挑慢拢,如飞花穿蝶,令人惊叹不已。
在交流座谈中,夏荣居坦言,培养竹丝编织画合格传承人需兼具浓厚兴趣、一定经济基础、艺术灵性和超常耐心,能全部契合者甚少。作品虽价值不菲,但高昂的人工成本和漫长工时成为推广与吸引传承的瓶颈。面对挑战,他从未停止探索,潜心革新竹丝染色技术,独创“黑白两织全”新技法,努力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霖磐镇、“生入童心”实践队有关人员积极探讨助力传承的可行路径,如开设公众体验课以播撒兴趣种子、坚守核心技艺价值、善用媒体拓宽传播渠道等。
霖磐镇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谋划、主动对接高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施展才华、贡献力量,为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