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涨跌不一,沪指再创今年以来新高。截至收盘,沪指涨0.17%,收报3615.72点;深证成指跌0.77%,收报11203.03点;创业板指跌1.62%,收报2367.6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8443亿元,较前一日放量411亿元。
行业板块涨少跌多,采掘行业、船舶制造、旅游酒店、食品饮料、商业百货板块涨幅居前,电池、多元金融、小金属、工程机械、电源设备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1700只,逾50只股票涨停。影视股集体大涨,幸福蓝海20CM3三连板。油气股震荡走强,潜能恒信涨超10%.婴童概念股展开反弹,贝因美反包涨停。
行业资金方面,截至收盘,银行、游戏、保险等净流入排名靠前,其中银行净流入12.00亿元。
净流出方面,软件开发、小金属、互联网服务等净流出排名靠前,其中软件开发净流出69.60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中信证券表示,6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迎来了持续上涨行情,三大指数齐创今年以来新高。中信证券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裘翔表示,资金流入规模显著改善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共同助推A股转向增量市场。投资策略需从交易型回归持股型,出海板块基本面韧性与AI、创新药等确定性产业趋势将成为资金共识的核心方向,恒生科技等估值位置合适的板块有望迎来配置良机。
浙商证券表示,随着以上证为代表的宽基指数出现“攻势延伸”的情况,加之人民币或对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形成A股的中线多头格局。从中长周期来看,上证指数的最终目标或已经不再局限挑战2024年10月8日的高点3674点,而是有希望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持续上行。从短周期来看,市场持续强势上涨带来了一定短线获利盘,近期大盘或出现双向波动,但近期的两个短线缺口、20日均线和上升趋势线,都将成为可靠的短线支撑。在市场风险偏好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考虑将银行中的大行切到小行,增加组合弹性;持续保持券商配置、防止上行风险,但可以将涨幅较大的品种切换为年线附近品种;在科技成长板块内积极挖掘年线上方低位个股,做好板块内“高低切”操作。
兴业证券表示,当前,板块轮动与行情扩散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后,各类资金正在主线内部积极寻找和挖掘尚未被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在宏观政策呵护、市场赚钱效应吸引下,近期已看到明确的增量资金入市,且各类资金对主线已经达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而与近期市场表现较为一致,“科技成长+周期”已经成为各类资金的显著共识。不过,虽然近期经历了一轮主线的聚焦,但当前多数板块拥挤度仍处于合理位置,内部尚有细分方向可以挖掘。因此,随着“科技成长+周期”两条主线已在持续凝聚市场共识、跑出赚钱效应,同时部分细分方向拥挤度还不高的背景下,各类资金或仍将在内部积极挖掘细分机会。通过股价位置、配置逻辑,把握两条主线的轮动和扩散,仍将是后续的主要应对思路。
银河证券表示,接下来,在盈利信号尚未确立的环境下,本轮行情受到流动性和市场预期双重驱动,目前来看仍有上行动能。但另一方面,沪深300的PE不足14倍,而中证2000的PE已经140倍,很可能是某一个出现了错误定价。基于此,乐于看到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带量调整的同时,如果“权重+微盘股”组合超额收益逐渐被抹平,市场可能会走得更稳。操作层面,市场轮动较快的特点依然存在,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低估行业都逐渐获得更多资金的关注。比如有些资金开始买消费龙头,医药也从创新药向医疗器械和CXO等更低估值方向切换,相关题材仍值得关注。周末关于科技领域的消息较多,WAIC大会能否吸引资金持续进入科技细分值得关注,上周五尾盘科创放量大涨同样需要关注持续性,但很可能仍是围绕低估的方向展开博弈。当前时点,有安全边际的投资会让人更心安,左侧交易依然更值得关注。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