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对全市塑料鞋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 照片均由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供
□记者 张夏阳
我市的工业产品制造历史源远流长,部分产业历经多年沉淀,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传统的产业如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电线电缆、塑料制品、小家电等行业均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五金基地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时尚塑料鞋之都等称号。同时,新兴产业如绿色石化、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不仅帮助我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更推动我市快速从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推进质量强市,提升“揭阳造”的影响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苦干实干,工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产业技术升级初见成效,区域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2024年,我市市级工业产品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590款产品中,551款检验合格,合格率达93.39%,批次产品合格率呈上升态势,为揭阳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对标当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揭阳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仍然不高,整体影响力、竞争力与国际国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大致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约程度较弱,规模化水平低,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二是部分行业转型速度不够快,技术升级动能弱,仍困于传统模式;三是部分企业质量意识不够强,质量管控体系松散,发展理念未破旧立新。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市的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也给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带来了较大挑战。
提升质量安全,多措并举守护民生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重点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务,聚焦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守安全、提质量、保民生”,为推动揭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紧获证+严抽查”,强化源头治理。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局的工作要求,对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的产品和企业,实施重点监管。一方面,通过摸排我市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底数和状况,引导和支持符合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积极做好相关证件的申报。对不符合生产条件或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及取缔。另一方面,强化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目前我市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有66家,取得各类强制性认证企业572家,认证证书1941张。针对此,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双随机”机制对获证企业开展证后监管,重点对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条件进行监督检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使企业保持生产能力,从而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
同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认真开展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并及时处置相关问题产品,向社会公布相关违法行为。2024年度共开展市级监督抽查590款产品,处理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线索534条,每条线索都坚持做到闭环处理。
“重焦点+攻坚难”,提升监管效能。近年来,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对各级监督抽检发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以及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信息分析,加强质量安全隐患研判和排查,明确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对高风险产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二书一函”等制度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开展每周一次或多次的“每周一打”执法行动,依法查处各类质量不合格案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行为,坚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不断提升全市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去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万多人次,检查各类重点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市场主体6500多家次,查处各类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案件713宗,罚没款508.85万元,发出责令整改102家次(全部完成闭环整改)。
“促交流+助升级”,营造共赢氛围。近两年,我市针对各类产品企业研判出来的一些问题,多次举办相应的约谈活动和技术提升培训活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进行约束和提醒,推进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先后组织召开电线电缆、插线板、安全帽等产品生产企业集中约谈及质量技术提升培训会议,召开鞋类、服装、电吹风等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技术提升培训会议等,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适时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成立多个行业协会,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享经验、技术和市场信息,建立团体标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推动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质量工作要求,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前期工作成效。
一是深化风险研判机制,整合投诉举报、监督抽检、执法监督以及舆情等相关线索,通过“综合研判—提早介入—及早消除”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准确度和提前量,让监管跑在隐患之前。
二是保持高压态势,突出开展重点工业产品专项整治,强化执法办案,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建立“黑名单”联合惩戒制度,形成震慑效应。
三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引导企业对标提质。市场监管对口企业精准帮扶,针对行业性普遍问题和企业痛点选派专家到厂精心指导,帮企业改进工艺。
四是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综合运用诚信建设的“三张清单”将违法记录与信贷、招投标、政策补贴挂钩,倒逼企业自律。多管齐下,进一步提升我市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竞争力,让更多“揭阳造”享誉世界,让“品质揭阳”成为我们的最靓名片,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