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央行开通国库资金汇划…
·保持战略定力 集中精…
·做好土地治理大文章 …
·以国企担当书写生态答…
·国家防总对广东、甘肃…
·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实…
·市三防指挥部启动防汛…
·推动揭台两地融合发展
·动动手指就搞定
·山洪发生前有哪些预兆…
·让中医药智慧走进生活…
·揭阳前詹风电慈航海风…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守护古城记忆 讲好…
·夏日蚊虫活跃,驱蚊防…
·深化危化品安全攻坚,…
·葵潭“甜蜜果”凤梨丰…
·向私自改装摩托车说“…
·兴·揭阳
·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
·用雕塑凝固抗战记忆
·广西防城港发布“会车…
·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
·天热开车谨防“情绪中…
·中俄“海上联合-20…
·美关税税率达1934…
·朝着“丛林法则”大幅…
·美国夫妇用30年前冷…
·三款合资燃油SUV成…
·以旧换新叠加价格策略…
·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
·2026款哈弗大狗外…
·隆江猪脚:卤香飘万里…
·潮汕经典IP“夏雨来…
·别让“研学”变“学游…
·困难之中不后退
·水城旧梦
·桃花红雨英雄血
·最恋茶香
·进贤门大桥下观荷(外…
·钩花琐忆
·侨梓情深系古溪
·第五部分书法绘画 (…
·北宋水利学家郏亶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侨梓情深系古溪

时间:2025/8/4

  在揭阳市榕城区南部,有一个以“古溪”作为总称的侨乡,由永东、西岐、录宜、湖南、山前、桂南6个行政村组成。古溪侨乡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商贸发达,侨居各地的陈氏乡亲心系桑梓,情牵古溪,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纷纷为家乡的公益福利事业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爱乡之歌!

图①:1984年,陈开德捐资40多万元建设的永东小学分校——河内华侨学校落成交付使用,开创仙桥捐资建校的先河。

  图②:1980年至1981年,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报本追远,捐资整修己三公墓园登山道路,并在山路中间兴建莲花亭。

  □陈奕波 文/图

  热心公益  侨梓情深

  古溪乡古称古溪里,是陈姓族人的聚居地,始创于南宋绍兴年间,至清代形成了“古溪十八乡”的繁盛大族,海内外族人多达几十万。

  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兵荒马乱,古溪各村都有族人外出避乱谋生,有的被骗当成“猪仔”卖往南美洲充当劳工,从事苦力;有的典当出卖田地、厝屋作盘费出洋谋生;有的通过“坫船过番(藏在船舱里)”,由“水客”带出汕头寻找门路。

  早期外出谋生的古溪族人有所发展之后,有的便接应家乡的亲人前往侨居地共同创业。据《仙桥志》载录的1964年仙桥公社各大队《华侨人数调查表》《港澳台同胞人数调查表》得知,古溪各村侨居泰国(暹罗)、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侨胞共有5174人;旅居港、澳、台地区的同胞共有373人;另有部分远渡重洋到达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他们到达目的地后,大多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从事开采贵金属、修筑铁路等重体力劳动,有的在当地城市从事洗衣业、餐馆业、家庭佣工等职业,少部分从事工商业等活动。经过一两代人的奋斗拼搏之后,大多有了更大的发展,个别步入政界,成为当地政府要员,进入精英阶层,如山前村陈金良之子(名字未详)曾任泰国国家议员;有的则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如河内村的陈开德、陈林贤,录宜村的陈君听等。他们致富不忘祖国,不忘家乡,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反哺故乡。

  陈开德,旅居新加坡华侨,新加坡揭阳会馆永远名誉会长兼董事,祖籍古溪河内村,兄弟6人,陈开德居长。陈开德的父亲陈茂椿于民国十四年(1925)到新加坡谋生,后把开德等几个儿子带到新加坡,最终只留陈开德在新加坡,自己带另外几个儿子回归潮汕。陈开德最初在一家药材公司当雇员,1961年开始在芳林苑创办凤标燕窝公司,不久又在大坡大马路扩办嘉德贸易有限公司。至20世纪70年代,公司营销范围和经济效益居新加坡同行业首位。

  事业有成之后,陈开德一直惦记着家乡的亲人。为了改变家乡教育的落后面貌,1982年首次回乡探亲后,他决心为村里捐建一所新学校。1984年,陈开德捐资40多万元建设的永东小学分校——河内华侨学校落成交付使用,开创仙桥捐资建校的先河。为褒奖陈开德先生捐资建校的善举,当年汕头市人民政府向他颁发“爱国爱乡,兴学育才”的奖状。与此同时,陈开德还捐款60多万港元,和同村旅居马来西亚的侨胞陈林贤先生,一同建设家乡的公益福利事业,先后为河内捐建自来水设施,建设德贤路、永东东兴二号桥,并以他的夫人蔡仍月女士和陈林贤先生的夫人洪静娟女士的名义,捐建德贤幼儿园;和其他旅外乡亲、本村族众合力捐资营建怡苑寿乐园,捐修河内陈氏宗祠;捐资5万港元支持仙桥侨联大楼建设,捐资5万港元支持新仙桥大桥建设。

  陈林贤,旅居印度尼西亚华侨、侨领,祖籍古溪河内村,1931年出生于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他的父亲陈捷添是清末秀才,民国时期只身前往印度尼西亚创业,新中国成立前夕将妻子接到印尼团聚。陈林贤自幼聪敏过人,创立印尼第一大地集团,成为印新马商业巨子,享誉海内外;他也是印尼中华总商会创办人和总商会主席,兼任新加坡揭阳会馆永远名誉副会长及坤甸华社顾问等职多年。陈林贤一生热心公益,在印尼创办多所国际学校,捐资兴建多家教堂庙宇,是一位深受当地政府及人民尊敬与爱戴的慈善家和企业家。

  陈林贤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当他了解到古溪永南联中教学环境非常简陋,且路途较远,学子求学艰辛的情况后,决心独资捐建一所新的初级中学——古溪中学。学校分三期捐建,首期工程捐资150多万元,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工程于1986年9月建成交付使用。学校三期工程共捐资200多万元,建成三层教学楼二幢,二层教师宿舍楼二幢,大礼堂一座及学校大门、围墙、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学校建成后,陈林贤先生每年都拿出近10万元的资金奖励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

  此外,陈林贤先生还捐资44万多港元,捐建河内村饮用水设施、敬老院、德贤路、永东东兴二号桥,以及毗邻乡村老录宜村的饮用水设施、宜贤路,捐资帮助古溪侨联福利会会址、己三公墓园莲花亭等项目建设,捐资10万港元支持新仙桥大桥建设。

  陈木耳,族名陈君听,1928年生于古溪录宜村土美联社,旅港同胞,在家兄弟7人,陈木耳居长,他和两个胞弟陈紫菜、陈厚力前往香港寻求发展。陈君听在香港主要经营餐饮业,经过一番拼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心系家乡,热心公益,改革开放后多次为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1982年,他捐赠一部“日野”牌汽车送给仙桥镇交通站搞运输,捐资支持仙桥侨联大楼建设;先后捐资并主持修建锡爵公祠;兴建土美桥、坑口桥、古溪市老市桥;带头捐建古溪侨联福利会;倡导捐修山前和六公祠、宗虞公厅、己三公墓和土美房系四座祖墓;此外,还在祖居地土美联社营建本房系的章庆公厅和君听公厅。

  崇宗报本  爱心无价

  在侨胞陈开德、陈林贤捐资建校热情的带动下,古溪各村的旅外乡亲也纷纷踊跃捐资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987 年,西岐村旅外同胞陈龙记、陈豪亮、陈喜南动员同村侨胞、同胞 22 人,捐资港币5万多元,在该村直正公祠后面建成一座平房,用于教学。1996年,西岐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旅港同胞陈君岭先生共捐港币40万元,建成学校永春园礼堂一座,此外还有陈松和、陈喜南等17人,共捐资将近6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大大改善了西岐村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除了捐资建校,古溪广大旅外侨胞和同胞对各类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样时时予以关注。1991年,旅居印尼、新加坡、泰国和香港、台湾的乡亲捐款316520元,建设古溪侨联福利会三层大楼一座,作为古溪陈氏族人的议事组织场所,也成了连结旅外乡亲的纽带。与此同时,众多的旅外乡亲崇宗报本,捐修或者兴建自家房系祠厅,慎终追远,传承家族文化。同时,十分注重家乡祠厅祖墓的保护修缮。位于河内村老寨南侧的三山国王庙是古溪族人共同营建的庙宇,古庙历史悠久,年久失修。20世纪80年代初,古溪旅外乡亲纷纷捐款,支持古庙修建工作,让古庙重新焕发光彩。目前古庙已被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溪六世祖陈光烈,讳己三,号汝霖,为元朝岁进士(举人),任河南太康县训导,他为官清正廉洁,造福一方,后因不屈权贵,辞官归隐,逝后墓葬紫峰山三台峰。己三公墓园地处半山腰,山高路陡,崎岖狭窄,中途没有可供歇息的地方,人们上山纪念十分不便。1980年至1981年,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报本追远,纷纷捐资,整修己三公墓园登山道路;在山路中间兴建莲花亭,方便族人、游客中途歇息。如今,莲花亭还保留有“旅外乡亲捐资芳名榜”。

  古溪旅外乡亲的拳拳爱乡之情,激励着家乡的亲人奋发图强,不断为建设更加美丽、富裕的古溪新侨乡而努力奋斗。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