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峰
夏天,仿佛就是一个有着特殊音色的季节。每到这炎天暑月,在乡村,纯享着各色音息——夏日初升时,窗台前清脆的鸟鸣声;午后绿荫下,知了的蝉鸣声;傍晚时分晚风拂起,田地间一片田蛙声,是那样叫人声声入耳。
当然,还有那灌满乡间小巷里头的吆喝声。
“糕粿!米酒!”“草粿!豆腐花!”“旧铜旧铁来卖!啤酒罐废塑料来卖!”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我,对于这些吆喝声,再熟悉不过。老人们的叫卖,响彻在乡村的每个小巷里头,那粗犷而亲切的声音,每每听到,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轨迹上,却又飘向了远方。
我想起小时候,巷里头有这样的叫卖,那是用饮料罐换气球。老人们推着单车,单车后部拴着一串串气球,小时候我们兄弟俩只要一听到这叫卖声,便从家里拿起闲置的饮料罐,飞奔而去,换取气球,然后拎着一串串的气球,心满意足地跑回家。
种种场景,帧帧回忆,似乎历历在目,却又朦朦胧胧……
潮汕民间有这么一民谣,形象而深刻地描绘了乡村夏日的民俗风情:“夏日豆腐遍街头,串巷叫卖四方行。清口解渴适时令,呼卖声调如潮乐。”回想起来,那村口纳凉的时光,来一碗清香滑润的豆腐花,真叫人怀念。
“草粿!豆腐花!”小巷深处又响起“咚咚”清脆悦耳的瓷碗声,这不,小巷便热闹起来了。大大小小的孩子拿着蓝花瓷碗,“伯伯,我要一碗草粿.”“好嘞!”只见老人家利索地从瓦缸里掏出铜勺,用一小铲三下五除二,草粿便切成方块状,盛于碗中。
老人家还会根据个人喜爱的口感添上特制的白砂糖作为配料,要是碰上刚出炉的草粿,那凝结于上层的草粿皮,加上糖分,那软韧性,叫人回味无穷。草粿和豆腐花都是潮汕地区夏季清热解渴的代表小吃,正因为其味甘,价格实惠,广受农村孩子喜爱。
“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欢笑,那门前可爱的小河流依然轻唱老歌;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那门前美丽的蝴蝶花依然一样盛开。”想起那么一句话,不是新歌不好听,而是老歌有故事。就如老歌的沉淀,村落的原貌,发生了许多变化,那些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已成过往云烟,然而心里烙下的印记,依旧未变。
我尽享着童年那段美好故事,虽然故事早已飘向很远很远。时过境迁,故人已远,似乎再也尝不出儿时那甘味的豆腐花,再也回不去那充满童声笑语的小巷深处。
如今,在老家,再也难寻那老人家推着二八双管单车,驮着两个大竹筐走街串巷,“草粿!豆腐花!”——拉长的嗓音,亲切有力的腔调。在小巷深处纳凉的人啊,何时再聚拢起来,让小巷深处热闹起来。
我盼着夏日午后那安谧的小巷村落,再听一声熟悉的吆喝声,这小巷深处啊,我想,大概还有旧人家。
作者简介
黄峰,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