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
·勇立潮头再出发
·奋力打造“三年初见成…
·十年不变“2号餐”,…
·蓝图变实景
·倾情守护练江水清岸绿
·揭阳市“‘百千万工程…
·旅游大国加速迈向旅游…
·聚力促进妇女儿童事业…
·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
·共话发展 再启新程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阅兵空中梯队将呈现4…
·野战化卫勤保障提升受…
·“做好一件事,专注到…
·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
·广州“高铁进城”建设…
·骗子盯上“新能源汽车…
·两高司法解释更加精准…
·《美式“航行自由”法…
·英勇不屈、绝食明志的…
·中国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
·以军在加沙地带致死多…
·以色列空袭也门首都已…
·欧洲多国认为对美贸易…
·关税阴影下,美国服装…
·英国一博物馆发现中外…
·睡眠规律有助于心力衰…
·美国发现一例人感染螺…
·粤夜粤美,夜游揭西精…
·矿山“焕新”成了游客…
·打出暑期旅游逆袭牌
·全国非遗美食特色旅游…
·海南研学旅游线路创意…
·甘肃着力打造优秀旅游…
·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
·培养积极心态,助力孩…
·在挫折中成长
·里面外面
·A股成交额史上第二次…
·公募基金机构掀起自购…
·主动权益类基金发力重…
·海风鼓荡绿茵梦
·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防…
·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汕头一日游
·温暖的话语,成长的礼…
·《遥远的向日葵地》
·御史府: “十八天井…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父母彼此关爱,共同经营家庭,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能为孩子打下暖暖的生命底色
培养积极心态,助力孩子远离焦虑

时间:2025/8/26

 

家庭集体游玩活动都能给孩子带来期待和持续的欢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信任,获得满足感。林洁松 摄

  □陈若葵

  学业压力、睡眠不足、同伴困扰、父母关爱错位、亲子沟通欠缺等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情绪低落。

  豁达的心理、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主动的应对态度,是青少年维持心态平衡、获得幸福感的关键。除了遗传因素,他们是乐天派还是沮丧派,与其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处世方式有很大关联。

  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较大压力,如果家长缺乏自省意识,习惯于把不如意归结为外界因素、推卸责任,敷衍、抱怨,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事实上就为孩子设置了一个充满负能量的环境。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也会像父母一样抱怨,而不是从中找出积极的因素、想办法解决。一旦问题累积到难以承受,身上的负能量就会爆棚。

  家庭氛围也影响着孩子内心的快乐指数。如果爸妈长期争吵不断、家庭暴力或冷战,孩子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无助之中,甚至因为不得不承担超越自己年龄的事情惶惶不可终日。而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挑剔、苛刻、攀比的打击式教育,表面上看是对孩子的激励,实际效果却是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消极、悲观,甚至颓废、忧郁的性格。

  身为父母,如何养育一个乐观开朗、幸福感满满的孩子呢?

  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有父母的爱心相伴、能沐浴在亲情之中,一家人和和睦睦,遇到困难携手解决而非互相指责,孩子内心就有安全感,就能笑口常开。他们也能从父母的处世态度中,学习如何直面挑战、克服困难。幸福的家庭传承给孩子这样的信念:人生中不顺者十有八九,这并不可怕,我们想方设法解决就是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困难,没有过不去的事。

  相对固定的家庭集体活动,比如每周末的家庭读书会、故事会,家庭手偶表演,每个月的公园游玩、观看演出活动、博物馆之行,或者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安排家庭劳动日等,都能给孩子带来期待和持续的欢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信任,获得满足感。

  人难免有负面情绪,但构建平和的家庭对话方式,“有话好好说”,家庭气氛就会轻松欢快而非紧张沉闷的,欢声笑语就能萦绕在家中。因此,父母遇到麻烦、不开心,应平和地释放内心的负能量,如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向家人倾诉,缓解内心的郁闷,积极应对,给孩子好的示范。

  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先要情绪稳定,特别是在孩子情绪激动时,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循循善诱,待孩子冷静下来,再商量解决对策,孩子才能由郁闷变开心,将注意力集中在父母所讲的内容上。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诉说,父母可建议他们借助写日记或画画的方式,把内心的愤怒、焦虑、压抑释放出来。

  你舍得给别人笑脸,对方就能回应你欢颜。父母彼此关爱,共同经营家庭,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能为孩子打下暖暖的生命底色,被爱浇灌着、滋养着,他们会更开朗乐观,无惧风雨,向阳而生。

  懂得感恩是快乐的

  每个人每天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都不太一样,但稍不留意就会忽略这些普通却包含爱意的小举动。父母有意识地和孩子发现、欣赏和感受生活中这些细碎的、平凡的却蕴藏善意、美好的人和事物,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容易得到的事物,并非理所当然属于我们,而是来源于他人的给予;启发孩子看到他人的付出和自己的收获,看到自己得到的帮助、关爱。当孩子能以感恩之心回报对方,他无疑是在学习换位思考,学习给予身边的人以爱。

  感恩能让我们更多地参与到生活中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认同感,加深彼此的信任,建立融洽的关系,让孩子沐浴亲情和友情,对生活抱有更多的希望,也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将感恩变为习惯,父母可以每天或每周和孩子互写一篇感恩日记,提醒自己感恩生活中的美好,感谢彼此,也可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激之情。

  传授积极的解释风格

  当孩子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心情沮丧时,父母与其批评孩子:“你一向这么粗心,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就不是学习的料儿……”不如说:“嗯,这次的试题确实有点难,接下来多练练,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

  前者是悲观的解释,对孩子做出永久性的、泛化的、负面的主观评价,是否定性的,容易误导孩子因此自我否定;后者是乐观的解释,对孩子做出的是暂时性的、特定的、基于事实的评价,是对现状的客观分析,能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方向。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认为,人的解释风格形成于童年期,父母的解释风格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习惯乐观解释的人带着积极的态度学习、生活和工作,即便遇到挫折,也不气馁,能很快从短暂的无助状态中复盘,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状况,重拾信心;习惯悲观解释的人则沉溺于失败中,变得抑郁,不尽力、不努力、不尝试、不坚持、不冒险,并逐渐习惯于以悲观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事,解释自己的弱势状态,使自己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因此,父母即便批评孩子,鼓励和批评的比例最好保持在5∶1到8∶1之间,以维持理想的沟通状态,使孩子不惧眼前的困境,轻装进取。

  给自己希望能降低焦虑

  青少年对未来有憧憬、有设想,但又对实现自己的愿望缺乏足够的把握,对将来的未知、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他们容易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抑郁。如果父母能从孩子小时候就向其传递“相信明天会更好”的积极生活态度,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希望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的焦虑程度。

  给孩子希望感,不妨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其自身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待人接物能力、同伴合作能力、自控和心理调节能力等。

  二是从小训练孩子能最大限度地顺应和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帮助孩子树立发展的观念,即坦然接受周围环境、人、事、物的变化,敢于直面挑战。同时,注重孩子的个人品德、修为养成,协助、鼓励他们掌握多项技能,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社会关系,懂得利于丰富的社会资源,即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具备了这些,孩子适应多样性、富于变化的社会就会容易得多,焦虑程度就能大大降低。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