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飞
当从喧闹的小街穿行而过,看到路边已经开始摆放着一捆捆鲜翠欲滴的粽叶,才猛然想起,端午节将至,心中不觉浮起唐代诗人殷尧藩描写端午节的诗句:“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啊,岁月无痕,鼓声渐急标将近,又是一年粽飘香。
记得小时候,盼端午节的到来并不亚于盼过年般的心情,因为过端午节,不但可以划龙舟,而且还可以吃粽子。端午节前,母亲便从村口的竹林里摘来了一些绿竹叶,洗刷干净后裹起洁白晶莹的糯米,再拌入一些馅料。那时候虽然没有现在的馅料那么丰富多样,有香肠、瘦肉、虾米、香菇和蛋黄等为馅料的,也有用芋泥和黑豆沙为馅料的,咸甜双烹,口感十足。但是新鲜粽叶散发的独特清香却是永远忘却不了的味道。
那时除了馋嘴之外,也不禁佩服母亲的巧手,那一只只枕头粽,小脚粽,锥形粽,菱形粽,随着母亲纤巧的一双手的折来叠去,很快便被细绳系成一串,可爱至极。而当香味飘起,我们这群馋孩子便会馋得直咽口水。
潮汕有句俗语,叫“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敢放。”意思是说端午节未到,虽属初夏,冷热不定,忽冷忽热的天气,防寒的衣服不敢急着收藏起来。在孩子们的心中,只要吃了粽子,天气就热了,就可以下河游泳了。平时,家长对小孩下河游泳管得很紧,可是端午那天,家长就会主动地喊小孩,中午一定要下河游泳,说要赶在中午12点正下河洗“龙舟水”,据说洗了“龙舟水”后,这一年的晦气就被洗去了。我们小孩子不管什么晦气不晦气,只要能下水,我们就欣欣然。
粽子是端午的主要大餐。吃完粽子,我们便向河边跑,一个个“咚咚咚”地投进河里洗“龙舟水”,那时并不知道是何用意,只是觉得好玩。洗完了“龙舟水”,接着就是去看赛龙舟了。我们村四面环水,所以赛龙舟是我们村保留的传统节目。每年五月初一,龙舟下水,一般到了初十,龙舟才抬起。龙舟下水和抬起的时候,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这个时候,因为是比赛的前后,所以,老人们便同意我们这些小孩子划龙舟,在老人们的组织下,我们有板有眼地学着,别说划龙舟很容易,可真正学起来,却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天下来,整个人累得腰酸背痛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当天,我们村都要举行龙舟竞赛,一条红龙舟,一条青龙舟,按村居分片组成队伍,抓阄分配龙舟。那些赛手们便在“咚咚咚”的鼓点中,在一片的呐喊声中,奋力划桨,力争上游,而站在岸上的观众便会大声地喊着:“青龙加油!”“红龙加油!”,这种赛龙夺锦热烈的场面会持续到节后几天。儿时的端午节总是趣事多多,那种乐趣在我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就再没有过了。
如今粽子飘香,已经成为潮汕的一道美食,虽然时下的粽子香美爽口,色香味俱佳,可我们已经不太重视吃粽子了。现代生活节奏的匆忙,使我们没有心思静下心来轻轻地将绿竹叶瀣清,捋顺,再将它们包成一个个可爱的粽子。只要记起端午节来,就会去买几个现成粽子,一边吃,一边回忆童年的点滴趣事。粽子,仿佛包着我们忘却已久的童心,当我们轻轻一口咬下去,脸上仍会浮起如孩子般的笑容。但是,我们不该忘记端午节,不该忘记端午节的民俗。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农历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五、午同音,也称“重午节”或“重五节”,潮汕地区也叫“五月节”。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解棕节、菖蒲节、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地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但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依然是纪念屈原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文秀)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总是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可是,这个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我国至今还没有像韩国一样将其申遗,而韩国早在2005年已将端午祭申遗,这的确引人深思和惋惜。是啊,记录着传统文化的民族节日正在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我们难道还不挽留吗?还不好好珍惜吗?
鼓声渐急标将近。在端午节的龙舟鼓点中,放下手里的工作,轻轻地剥开一个粽子,热气腾腾,香气喷喷,和亲人朋友一起享受那或甜或咸的滋味,试着重新感受生活的味道,我想,应该能品出一番新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