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
·创新集团军建设管理和…
·习近平向2023年浦…
·塑造城市新优势 助…
·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揭医投”今日正式上…
·躬耕教坛为国育才 培…
·关于征集揭阳市全民健…
·在合作共赢中紧密相“…
·顶风冒雨保安全 争…
·深化医共体建设 提…
·揭阳市诚信建设“三张…
·白露已至 暑热未退
·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带着银行卡“奔现”,…
·感念师恩
·经营有担“贷” …
·微话题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大山“微小学”的“守…
·我国一海洋科学观测重…
·摩洛哥地震遇难者超2…
·摩洛哥强震缘何伤亡惨…
·今年已有53天超43…
·人类祖先曾濒临“团灭…
·外观硬派 性能强悍
·保养电动汽车电池要注…
·全新林肯航海家混动版…
·车市快讯
·此身真合潮剧老
·成语故事话师恩
·纤细流畅 气韵生动
·让博物馆点亮城市文化…
·麻将本是“护粮牌”
·宋人怎么养宠物狗与宠…
·一颗诗意而丰盈的灵魂
·似幻似真的沧桑旧梦
·【新书荐读】
·浮生里的芬芳
·留点空白更美
·一代人的悲欣交集
·握不住的时光 (外二…
·老城食街尽飘香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宋人怎么养宠物狗与宠物猫

时间:2023/9/11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吴 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6月

  □吴 钩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一书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有趣的宋代社会生活史作品。作者切入的角度非常独特,他认为宋画呈现了一个比文字记载更为生动的历史世界,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赏到一个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书中精选了具有写实功能的宋代画作,展示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其间不乏对宋代风俗礼仪的细致考证,以及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从而展现了宋代文明的独特性、颇为前卫的一面和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我小时生活在农村,家里养猫,也养狗,不过农村人不会拿猫狗当宠物——那时候也没有“养宠物”的观念,养猫是为捕鼠,养狗是为守夜。今天的城里人,基本上都是将猫儿狗儿当宠物养了。我觉得宠物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进化史,猫、狗的驯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猫、狗被人类选中饲养,是因为猫有捕鼠的技能,狗有守夜、狩猎的技能,远古人不可能有闲功夫养一只宠物来争夺有限的口粮。

  别看今天的欧洲人将宠物狗当成家庭成员看待,但在中世纪,欧洲养狗同样是出于功利性的需要。宋朝的文化人说猫儿“知护案间书”,中世纪的欧洲人也认为猫可以保护教堂的圣餐。

  宠物猫与宠物狗的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了,而且首先出现有闲有钱阶级。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贵族中才开始流行饲养宠物,并慢慢扩展至平民阶层。不妨说,当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而今天的人们将蟒蛇、蜥蜴、毒蜘蛛也当成了宠物来养,则多少透露出“后现代”的味道。

  宠物狗:猧儿弄暖缘阶走

  在中国,宠物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最迟在唐代,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了贵妇圈的宠物,描绘唐朝贵妇生活的周昉《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便画了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这种小型观赏犬叫做“拂菻狗”,唐初从高昌传入,“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旧唐书》卷一四八。]又称“猧儿”,极其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

  到了宋代,民间养狗已极为常见,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的记录更有意思了,“小经纪”条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小商品与宠物服务,其中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猫窝、猫鱼、猫儿的含义好理解,“改猫犬”很可能是给宠物猫、宠物犬做美容。

  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的一则信息,更是确凿无误地显示了宋朝人有给宠物狗、宠物猫美容的做法。周密说,女孩子们喜欢将凤仙花捣碎,取其液汁染指甲,“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而定居于宋朝的阿拉伯女性,甚至用凤仙花液汁给猫狗染色:“今回回妇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不过,宋人养狗,主要还是“畜以警盗”,或者用于狩猎。南宋画家李迪的《犬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的应该是一条猎狗。狗的脖子还套着一个精美的项圈,显示主人对它的珍惜。很可能主人是将它当宠物犬饲养的。

  实际上,宋朝时候,人们饲养宠物犬的习惯,已经从唐朝时的宫廷贵族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宋史·孝义传》记载,“江州德安陈昉”之家,“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养了一百多条狗,恐怕就不单纯是出于实用目的,而应该对狗有特别的感情。又据洪迈《夷坚志》,宋人员琦,“养狗黑身而白足,名为‘银蹄’,随呼拜跪,甚可爱。忽失之,揭榜募赎”。这条“甚可爱”的小狗,有名字,有一日丢失了,主人还贴出启事,悬赏寻狗,显然员家已将“银蹄”当成宠物来饲养了。

  宋朝诗人的诗歌写道:“药栏花暖小猧眠,雪白晴云水碧天”;“猧儿弄暖缘阶走,花气薰人浓似酒”;“猧子解迎门外客,狸奴知护案间书”;“昼下珠口帘猧子睡,红蕉窠下对芭蕉”[范成大《春日三首》,范成大《倦绣》,陆游《书叹》,宋白《宫词》。]。诗中的“猧儿”“猧子”,应该也是宋人饲养的宠物狗。

  文献资料关于宋人饲养宠物狗的记载甚少,好在还有图像史料。从传世的宋画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一些宋代宠物狗的可爱形象,如日本大和文华馆藏的毛益《萱草戏狗图》、上海博物馆藏的《秋庭乳犬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秋葵犬蝶图》,画的都是漂亮、可爱的小型长毛观赏犬。不知哪位达人能够品鉴出图像所绘的是什么宠物犬品种。

  宠物猫: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宠物猫在宋人生活中就更为常见了。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宋人将家猫分为两大类:捕鼠之猫、不捕之猫。猫不捕鼠而受主人“贵爱”,当然是将猫当成宠物养了。

  宋代最名贵的宠物猫当是“狮猫”吧。相传秦桧的孙女就养了一名“狮猫”,极宠爱。明人思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述说:“桧女孙崇国夫人者,方六七岁,爱一狮猫。亡之,限令临安府访索。逮捕数百人,致猫百计,皆非也。乃图形百本,张茶坊、酒肆,竟不可得。”秦家丢了一只宠物猫,竟然出动临安府协助寻找,固然可以看出秦家权焰熏天、以权谋私,但一下子能找到百余只狮猫,倒也说明了在宋朝临安城,养宠物猫的市民为数不少。

  另一种名贵宠物猫是传说中的“乾红猫”。因为太名贵了,以致有奸诈之徒将普遍的家猫染色,冒充“乾红猫”搞销售欺诈。

  从文献记录来看,南宋的寻常士庶之家确实也以养猫为乐。《夷坚志》记述了两则养宠物猫的故事,一则说,从政郎陈朴的母亲高氏,“畜一猫甚大,极爱之,常置于旁。猫娇呼,则取鱼肉和饭以饲”。另一则故事说,“桐江民豢二猫,爱之甚。一日,鼠窃瓮中粟,不能出,乃携一猫投于瓮,鼠跳踯上下,呼声甚厉,猫熟视不动,久之乃跃而出。又取其次,方投瓮,亦跃而出。”养“不捕之猫”,且“极爱之”“爱之甚”,不是宠物是什么?

  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宋人对猫的非同寻常的喜爱之情——给家中所养之猫起个名字。大诗人陆游晚年以猫为伴,他养的猫似乎都有名字,什么“粉鼻”“雪儿”“小於菟”(小虎)之类,他还写了好几首诗“赠猫”。给猫起名字,大概就是将猫视为家中成员了。

  宋人养猫,要用“聘”:亲戚、朋友、邻居哪家的母猫生了小猫,你想养一只,就要准备一份“聘礼”,上门“礼聘”回来。“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或者一袋子盐,或者一尾鱼,用柳条穿着。黄庭坚有《乞猫》诗写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陆游的一首《赠猫》诗也说:“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诗句中的“衔蝉”“狸奴”,都是宋人对猫的昵称。这一“聘猫儿”的习俗,直到1980年代,我老家一带还保留着。一个“聘”字,让我觉得,在宋朝人的观念中,猫就如一名新过门的家庭成员,而不是一只畜生。

  (节选自《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