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后,市场上又有新鲜板栗售卖。回到乡下只见大兄长屋前的一棵棵板栗树都已落下了些许栗蓬。
记忆里,老家的山岭到处都生长着野生板栗,树高都在3米以上。外壳带着尖刺的板栗就如同一只只小刺猬挂在树上。儿时星期天,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牵着牛羊到那些山上,春天就盼望着栗板树早早开花。春末夏初,一棵棵栗树又绽开了绒状花儿,满树挂着一串一串的白色栗花,就像银条用线连着。盼啊盼啊,盼到了硕果累累的秋天,父老乡亲们开始掰苞谷、挞谷子啦。此刻的山山岭岭,一树树栗蓬也由青翠色变成褐黑色,裂着缝儿,露出枣红色的栗子,风一吹,栗子就会掉落下来,散落在树叶间、草丛里。
栗蓬又称栗苞、栗毬,圆滚滚的周身是毛刺,给我儿时留下不好的印象。好吃的我们就活生生地折下栗板毬毬,一不留神栗蓬上的毛刺就扎在手上,虽然又痒又痛,但仍旧用石头砸开毛毬,小心翼翼地取出栗子,放入嘴里用牙一咬,“嘣”的一声,还未完全成熟的外壳破了,吐出来去掉栗荴、栗壳,黄澄澄的栗果便呈现在眼前,温软如玉。咬上一口,脆生生的,浓郁的清香如云雾般散开。
每一个板栗所含的果实并不一样。有的只有一个,有的则有两三瓣椭圆形的果子。有一些成熟栗子掉到地上,捡起来一个,放在嘴里一咬,“咯嘣”一声开了,让人一下子就闻到了栗香味,这就是记忆中山乡的板栗。
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它不仅富含淀粉,而且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100克栗子含糖及淀粉70克,蛋白质8.5克,脂肪5.6克,还含有维生素A、B1、B2、C、P以及无机盐。
新鲜的生板栗清脆甘甜,越嚼越粉嫩,让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板栗可以熬汤、煎炒、蒸煮,可以磨粉拌上肉末和面,做成栗子饼。而板栗炒红烧肉、炒鸡,简直就是故乡一道隆重的佳肴了。儿时,我最喜欢母亲做的板栗焖鸡肉。母亲每每从老屋的后山上摘回板栗,放锅里煮一会,捞起来,去掉外壳和皮。金黄的板栗在盘里妖艳得很。这时,开火倒油,爆炒鸡块,当鸡块差不多熟的时候把板栗倒进去一起用中火焖上40分钟,直到鸡香栗绵,就可以起锅了。鸡肉和板栗的清甜相互缠绕,彼此成全,吃上一块,唇齿留香,让人垂涎不已。
袁枚在《随园食单·栗子炒鸡》中写道:“鸡斩块,用菜油二两炮,加酒1饭碗,秋油1小杯,水1饭碗,煨7分熟;先将栗子煮熟,同笋下之,再煨三分起锅,下糖一撮。”如今,我家仍沿用此法,稍有不同的是,板栗不事先煮熟,也不加糖,并非省工省料,在于“天然去雕饰”,方能享受到恬淡之美。
板栗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也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板栗和米一起煮粥,熬成的栗子粥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明代诗人吴宽在《煮栗粥》一诗中写道:“腰痛人言食栗强,齿牙谁信栗尤妨。慢熬细切和新米,即是前人栗粥方。”除了栗子粥,鲜栗炖鸭也是一道既解馋又补益身体的滋补佳品。
板栗除了好吃以外,也可以作为主食食用。根据《清异录》记载,唐末晋王率军打仗,随后被敌军包围。正当兵马断粮之际,有个樵夫突然点醒了晋王,说周围有这么多栗子树,完全可以当做粮食啊,晋王恍然大悟。之后晋王打了胜仗,还给栗子取名“得胜果”。
板栗鲜食味不佳,甚至微涩,需要风干几日再食。汪曾祺在散文里写道:“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变成了‘风栗子’。”剥开风栗子,因稍失水分之故,栗肉微皱,嚼之细软有韧,别有风味。
长大后,总觉得板栗是一种美好的零食,喜欢剥板栗时那种闲淡的心情。入秋风自凉,亲情岁月长。那甜滋滋的板栗也是岁月的恩泽,是季节赠予人们的礼物。板栗之香,香于鼻,香于口,也于字里行间飘然自若。
陆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