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
·从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
·让老人在家门口乐享幸…
·28条(段)70.3…
·志愿服务常态化 文…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推…
·诵经典 品书香 …
·把幸福快乐带给身边每…
·解码“雄安奇迹”背后…
·加强规划设计 探索…
·诚信揭阳之典型案例
·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体…
·以案释法 以法明纪
·冷空气来袭 “暖经…
·诵读经典好书 活跃校…
·冬季防火莫大意 消防…
·醉美冬色 生态之美
·隆江猪脚
·三个维度看医药工业发…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进…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累计…
·卢浮宫收藏国宝级画作…
·揭阳市自然资源局国有…
·2023年新车上市盘…
·10月新能源二手车在…
·车市快讯
·他们,斩获广东鲁迅文…
·文艺需要人民 “自嗨…
·“拍拖”的起源
·凌烟高阁
·【新书荐读】
·揭阳市自然资源局国有…
·海崖小筑的日子
·西岐印象
·卧 轨
·乡村掠影
·小镇冬晚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他们,斩获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

时间:2023/11/20

  11月15日,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获奖结果揭晓。经初评、终评两个阶段的评选,共产生获奖作品30部(篇)。我市女青年作家、市文化馆创作人员王哲珠所著的《姐姐的流年》获长篇小说奖,揭籍作家林馥娜、陈剑晖分别凭《诗者的织物(诗歌卷)》和《陈剑晖集》获得诗歌奖及文学理论和评论奖。

  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是我省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文艺最高奖项,获奖作品被认为代表了近年来广东省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三位作家的作品能从数百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足见其水平。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感受文学“大咖”们的作品魅力及创作感受。

  □记者 蔡烨华

  王哲珠

  揭阳揭西人,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揭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各种文学杂志发表小说200多万字,有作品被各种选刊转载。出版长篇小说《老寨》《长河》《琉璃夏》《尘埃闪烁》《我的月亮》《姐姐的流年》《玉色》,中篇小说集《琴声落地》《什么都没发生》。2016年,长篇小说《长河》获广东省有为奖暨第二届“大沥杯”小说奖。

  《姐姐的流年》

  王哲珠 著

  花城出版社

  2020年

  书写时代是我写作的野心与动力

  关于获奖作品

  《姐姐的流年》 2020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讲述了主人公“我”考上理想的大学,姐姐的未婚夫刘明德终于等到婚期时,姐姐突然不见了,未向任何人透露去向和离开的原因。熟悉的姐姐陌生了,“我”无法理解她的离开,决定寻找她。“我”联系了与姐姐关系较为特别的人,了解到姐姐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发现不同人眼中的姐姐完全不同,她像一个多面体,是个极特别的女子,寻找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姐姐。

  全书共18万字,小说分为《满身绽放》《姐姐的流年》《神灯》《暗光》《绕枝三匝》《往事的可能性》六个章节,每个章节既是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间又有紧密联系,从不同人的不同视角述写姐姐,使姐姐的形象饱满,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生命与人世,每一个章节都是不同的角度,都带给读者不同的惊喜。小说的结构也立体多变,叙述形式多样,用小说、剧本、日记等形式写,由此使姐姐的形象和生命也变得立体,姐姐的成长轨迹变得分明。整个小说视角新颖、形式活泼,可读性与思想性兼顾,为给人世以暖意的姐姐立传,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对生命方式的探索,表达生命的欣喜与好奇,展示生命的丰饶与美好。

  关于创作观

  “姐姐是很多人人世里难忘的存在和温暖的记忆,传统印象中,姐姐耐劳、懂事、坚韧,像半个母亲,但又比母亲更特殊,很多时候,我们只记得她作为姐姐的身份,忘了她作为女孩、作为一个有性格的人,有独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正是源于这个,我创作了《姐姐的流年》。”王哲珠告诉记者,这是一部具有实验意义的小说文本,小说既是将姐姐作为一个温馨的象征来写,也作为女孩来写,更作为一个人来写,通过饱含感情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个立体的、成长着的姐姐。王哲珠说:“获得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对我是极大的鼓励,对《姐姐的流年》是一个肯定,感谢给予我灵感的‘姐姐’,感谢我所热爱的生活,感谢省作家协会和评委老师的鼓励和扶持,我会继续努力,书写生活,书写这个丰饶无比的世界。”

  从乡土文学起步,再到城市文学,甚至科幻文学,王哲珠的写作取材广泛,风格多样。她自言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在写作上这种好奇表现为各种尝试、各种题材、各种表现手法,针对不同内容,营造不一样的语言氛围。对于她来说,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尝试与探索,是写作乐趣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怎么尝试与改变,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对这个时代的敏感,对时代的关注和自己的思考,这时代中心灵的震荡与寻找,这个时代人价值观甚至是人本身意义的重新定位。对这个点的执着也是我写作最大的野心与动力。”王哲珠表示,在这个“固定”前提下,取材、表现形式等尝试既是写作乐趣,也是写作的勇气和坚持。

 

  林馥娜

  祖籍揭阳,现居广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签约文学评论家、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高校创意写作特聘导师。出版有《我带着辽阔的悲喜》《旷野淘馥》等作品集多部,多次参与主编及评析大型书系。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刊物,选用于高考模拟试卷及央视科教频道。部分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诗歌、评论、散文曾获多种奖项。

  《诗者的织物(诗歌卷)》

  林馥娜 著

  羊城晚报出版社

  2022年

  诗学精神是爱与美充盈的生命之光

  关于获奖作品

  《诗者的织物(诗歌卷)》2022年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作者林馥娜在2016年下半年至2022年期间创作的诗歌,共分为“在天地之间自我圆满”“爱,就是去爱本身”“大海簇拥起一把带天梯的空椅子”“一切在到来,又在远去”“水有跌宕的宏阔,也有推磨的细碎”五辑,是作者对于自然、世象、人情等天地万事万物的深刻感触,以及基于爱与本真的诗意呈现。本诗集中的诗歌既有开阔博大的张力,又有细致微妙的触觉,温婉中见磅礴,细腻中见力度,灵动中见静谧,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收获一份心灵的清醒与宁静,并从中体悟到超越日常生活与人生困境的寻美情怀,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断追问。

  关于创作观

  “长年坚持写作,虽然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与信念,但有时也颇觉孤独,获奖是一种被看见,感谢评委的青眼相顾和作协的认可,这是对我创作上的支持和鼓励。”谈及此次获奖林馥娜如是说。对于她来说,诗是令心灵觉醒和超越个人困境的精神力量,也是追寻人的存在价值的云梯。通过学习与诗写,她不断拓宽着自己的审美和认知边界,从最初的无意识抒写,过渡到有意识构建自己的创作体系。

  林馥娜是广东乃至全国少有的集诗歌创作、诗学理论与诗歌研究于一身的女诗人,作为一名写作者与批评者,她以强悍的观察力、体验力、想象力及思辨力,以宏大视野及独到眼光,从生活日常出发,从个体经验出发,描摹生命的细节,呈现命运的深度、存在的秘密,淋漓尽致地阐述了个体与时代的关系。“写作既是对语言准确性表达的磨炼,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在生活阅历与心灵阅历的不断拓展中进入更辽阔的人生旷野。”林馥娜表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个体生命所感触到的种种,也是时代的一个微小缩影。米沃什说过,“诗歌是一份擦去原文后重写的羊皮纸文献,如果适当破译,将提供有关时代的证词”。所以,我们把人生遭际与所洞察到的时代征候留存下来,互相印证,就组成了立体的时代风貌。

  “诗人写尽天下风云,就是为了树立一个‘超我’的人格,彰显诗性正义,丰富生命维度,而所有认真写作的诗人所共同树立的与天地万物同在的大写的‘人’,就是诗学所追寻的价值,也即中国传统所指的‘天人合一’的人。”林馥娜认为,诗是追索存在本质,体验心灵澄明的艺术语言。诗学精神是爱与美充盈的生命之光,既照亮创作者的内心,也照亮他人。诗也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善意和爱的回响,因为诗歌,她遇见了许多灵魂美好的人,这些善意与关爱一直温暖着她,让她充满感恩。

 

  陈剑晖

  祖籍揭阳,现居广州。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思想研究中心资深特聘教授,曾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散文研究会会长,全国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终评评委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有《中国现代散文文体观念与文体形态》等15部学术专著。

  《陈剑晖集》

  陈剑晖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1年

  有理想与信仰的写作才有高度

  关于获奖作品

  《陈剑晖集》一书是陈剑晖的研究文章合集,2021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为“文学史与文体”“散文新思维”“争鸣与访谈”“岭南文学论略”四辑,收录了《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剑走偏锋与理解之同情——评顾彬的文学史观》等,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及文学史写作问题。文集的主旨为散文研究与评论。作者提出了“诗性散文”理论,以及“文体四层次说”,产生了较大影响。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对岭南文学进行新的归纳概括和理论阐释。既有回望中国古代文学的很好传统,又有对当下文学乱象的理性辨析和直言批判,集中展示了陈剑晖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散文研究、粤派文艺评论等方面的深邃思考成果。

  关于创作观

  “对于我来说,文学研究和创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的精神和感情的栖居地。”陈剑晖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如果不写作,他的人生将会十分无聊与空虚,写作使他的人生变得充实和有价值。“写作也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没有理想与信仰的写作,其高度是十分有限的,也不可能走向阔大与遥远。这次有幸获得第十一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就是对写作的理想与信仰,以及执着追求的一种褒奖。”陈剑晖说。

  陈剑晖长期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文学思潮、散文理论研究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诸领域都有开拓性的研究。他建立“诗性散文”体系,提“文体四层次说”,构建“诗性批评”范式,提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问题,推动了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当下散文研究的重镇,陈剑晖的评论文章与其散文研究观点一脉相承。他和中南财经大学教授古远清率先提出的“粤派批评”概念,引发强烈而广泛的反响,且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事实上,它的影响已超越了地域局限,甚至是一个现象级的文化现象。

  在大时代、大格局中,广东的文学批评何为,如何凸显存在价值?陈剑晖认为,首先,广东的文学批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大的气魄、大的情怀,甚至要有跨过五岭的雄心。其次,文学批评要引起全国的关注,要体现它的存在价值,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批评。我们要构建文学学术的共同体。粤派批评要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在全国要有更鲜明突出的存在,要突出共同体,要与时代同行,聚焦热点。第三,批评一定要把学理性、材料和理论阐释相结合,融入感性和理性的审美之中,并且让文学批评成为一种美文,成为一种更有鲜活文学色彩的文本,这样批评才更有魅力,更体现它的存在。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