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
于赓哲 著
中信出版社
2022年4月
□于赓哲
《凌烟阁——唐代风云人物启示录》是一本以人物为主线索,讲述缔造大唐历史基业的数十位凌烟阁功臣的通俗历史叙事作品。
凌烟阁是唐代长安城太极宫的一座阁楼,唐太宗于贞观十七年将二十四位在建国和玄武门事变中建立卓著功勋的功臣画像悬挂在阁中,用以标榜功劳,激励后进。所以,在后世的文学语言中,“凌烟阁”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唐代先后有四位皇帝陆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如郭子仪、李光弼、张九龄、马遂等赫赫有名的功臣,总数最终达到了一百人以上。
于赓哲老师以“凌烟阁”为核心,从唐代300年的历史中精挑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文臣武将,从影响大唐历史发展的这一超群绝伦的群体入手,通过对每个功臣的人物性格、社会交游、显赫功勋,乃至其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细致剖析,我们既能看到这些风云人物是如何影响了唐代300年波谲云诡的历史,同时也在整个历史大变局中看到了个体命运的发展轨迹。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中的四句诗,气势磅礴,千古名句。这四句诗体现出李贺的胸怀抱负和他对凌烟阁的敬仰。岂止是李贺,从唐代以后,“凌烟阁”三个字就是中国人心目中“建功立业”的代名词,那么凌烟阁究竟有哪些故事,值得它被国人如此推崇?
凌烟阁是唐代长安城太极宫中的一座建筑,顾名思义,阁,就是一座高楼。贞观十七年(公元643)二月,李世民下令为二十四位功臣画影图形,执笔者不是别人,是唐代著名大画家阎立本。题字者是著名书法家褚遂良。这些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供人瞻仰。这是秉承了汉代在麒麟阁、云台为功臣画像表彰的传统。
凌烟阁是唐太宗建的,但是后世的皇帝也曾把自己那个时代的功臣画影图形挂在里面,这些皇帝包括代宗、德宗、宣宗、昭宗等。最后图像凌烟阁的功臣总数多达百位以上。凌烟阁贯穿了初唐、中唐、晚唐,审读凌烟阁,就是阅读大唐三百年的历史。
图画凌烟阁首要的目的自然是表彰功臣,这也是历史的共识,但是除此之外,每个皇帝图像凌烟阁都有自己的用意。
我们依次来看一下,第一个皇帝:唐太宗。
太宗是图画凌烟阁的第一个皇帝,所以我们把他作为重点加以分析。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了他的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名单,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叔宝。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了唐太宗发布的《图功臣像于凌烟阁诏》,里面他说这二十四功臣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绸缪帷帐,经纶霸图”,“绸缪”指的是预先作准备,图谋霸业,也就是太原起兵,建立唐朝。
第二种“学综经籍,德范光茂”,意思是学识超凡,德行高尚。
第三种是“竭力义旗,委质籓邸”,意思是当年在秦王府跟随着他的那些人。
第四种是“受脤(shen)庙堂,辟土方面”,也就是说在太宗上台后听命于太宗开疆拓土的。
为什么要图像凌烟阁?我分析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表彰功臣,奖掖后进。
太宗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当皇帝二十余年不断发掘人才,表彰老功臣,无疑是为了给年轻人树立榜样,正如他在诏书中所说的:“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用意说得很明白了。
第二个原因:英雄迟暮,纪念已逝年华。
选择此时图画凌烟阁与一个人的死有关,谁?魏徵。魏徵在这一年的正月去世了,二月李世民就开始搞凌烟阁,那么就有理由说这是由于李世民感慨自己的这批忠臣逐渐老去,去世者也有不少了,当时24人中已经有10人去世了,有的人是积劳成疾,有的人是在战场上受创成疾,就包括太宗本人也已经步入晚年了, 想当年叱咤风云,气吞万里如虎的谋臣猛将们现在已经逐渐凋零,人老了就爱回忆过去,太宗估计也未能免俗。
第三个原因:加强宣传攻势,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请注意刚才提到的诏书里是把“建国”放在首位的,这是太宗刻意需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即这些跟随他的人都是建国的功臣,那么他成功没有?显然很成功,比如唐朝天宝年间钱起的《图画功臣赋》就曾经这样说:“先帝之革隋也,应归运而大义举,获仁人而鸿业集。及乎计伐录功,日不暇给,宝玉不足以劝赏,故茅土是封;钟鼎不足以昭宣,故图赞是缉。传厥象于绘事,壮崇台于天邑。”唐后期刘肃《大唐新语·褒锡》:“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类似的例子非常多,看来后来的唐人已经普遍认可了这种说法,现在您在咱们的很多现代出版物和网络上看看,一说“凌烟阁”,很多人都说是用来表彰建国功臣的,这就是太宗要的效果。
这些人都是建国功臣吗?诚然,这其中的确有很多人参与了隋末唐初的建国战争。可是除此之外,还有玄机,他所确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其说是建国功臣,不如说是玄武门事变功臣,这里面,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者有12人,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秦叔宝。在玄武门事变前就通过气,至少不反对李世民的有3人,包括李靖、萧瑀、李勣。配合玄武门事变,在洛阳执行收买豪杰者任务者1人——张亮。虽未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但是属于秦王府重要成员的有5人,即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原属太子李建成集团,事变后被太宗收服的1人——魏徵。如此看来与玄武门事变无直接关系者只有2人,即驸马柴绍和宗室李孝恭。而在诏书里他可是说这些人首先是建国有功。比如凌烟阁第一功臣是长孙无忌,可是第二讲里咱们就会提到——长孙无忌在建国战争中作用并不大,玄武门事变才是他的主要功勋。而真正的建国功臣宇文士及、裴寂、刘文静等人他却没有列入凌烟阁中。他在故意混淆建国功臣和自己的亲信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在隋朝是驸马,和李渊共事时关系特别好,当时隋炀帝已经把国家折腾得差不多了,宇文士及与李渊之间就有过一番秘密的商议——举兵推翻隋炀帝。后来李渊果然在太原举兵,宇文士及投奔李渊,李渊对建国功臣裴寂、刘文静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后。”(《旧唐书》卷六三《宇文士及传》)也就是说这是鼓动李渊夺取天下的第一人。可他不是太宗的人。所以没进入凌烟阁。
(节选自《凌烟阁——唐代风云人物启示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