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信…
·凝聚发展动能 全力…
·已完成一期(南区)整…
·坚守一线17载 甘…
·全市首家律师事务所团…
·强化底线思维 确保…
·薪火传承守初心 接…
·诚信揭阳之典型案例
·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权能…
·800多名“铁友”享…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
·“全国交通安全日”,…
·满城无处不飞花
·代购处方药“蓝精灵”…
·糖葱薄饼
·高举英模旗帜,弘扬宪…
·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
·谁来守护中小学生的“…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在…
·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
·爱要一起 志愿同行
·以军扩大在加沙地带军…
·以色列特拉维夫:火箭…
·以军过去24小时的袭…
·亿万富豪代际传承渐成…
·美国政府强迫沙特阿美…
·韩国一架F-35A隐…
·肯尼亚洪灾致死142…
·日本国际机器人展 中…
·日本自民党“秘密资金…
·菲律宾一大学体育馆爆…
·韩国总统尹锡悦支持率…
·李继宏:被誉为“天才…
·“发烧友”激增 凸显…
·谜说勤俭节约
·四百年的汉匈风云录
·百年家族事,半卷钧窑…
·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
·【新书荐读】
·助力揭阳经济高质量发…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李继宏:被誉为“天才翻译家”的揭阳人

时间:2023/12/4

  近日,随着投资天才、“股神”巴菲特的最佳搭档查理·芒格去世,其留下的《穷查理宝典》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而其译作者——揭籍翻译名家、作家李继宏的名字也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作为一名“80后”青年译作者,李继宏有着令人瞩目的辉煌“战绩”:从24岁开始翻译以来,至今已经出版了《追风筝的人》《小王子》《月亮和六便士》《与神对话》《了不起的盖茨比》《瓦尔登湖》等20多部作品,其中不少更是收获百万级畅销。 面对着“天才翻译家”“网红译作者”等赞誉,李继宏对自己作为译者的定位一如最初,依然坚持用“研究式的翻译”,全力以赴为读者呈现最好的作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的译作(部分)

  □记者 蔡烨华

  ●他的简介

  生于1980年,揭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英文系客座研究员,译有“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丛书,包括《小王子》《老人与海》《动物农场》《了不起的盖茨比》《瓦尔登湖》《月亮和六便士》《傲慢与偏见》《喧哗与骚动》《简·爱》《在路上》等,以及《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穷查理宝典》等图书,译著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另著有外国文学评论集《陌生的彼岸》和《经典十讲》。

  ●他的祝福

  现在的揭阳,跟以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市容市貌日新月异,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公共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我祝福家乡越来越好!希望有机会能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坚持“研究式翻译”打磨每部译作

  从《追风筝的人》到《小王子》,再到“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系列的陆续出版,李继宏的译著屡屡畅销,《追风筝的人》长年热销,《小王子》至今已销出超过500万册,加上其他作品,总销量超过两千万册。

  很少有人知道,李继宏并非文学或翻译专业出身,他大学读的是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前往上海从事媒体工作。2003年年底,他获得了前往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颁奖礼的机会,从那时开始真正走进了外国文学领域。2004年夏天,通过朋友的邀请,李继宏为世纪文景出版公司翻译了《维纳斯的诞生》,这也是他的译著处女作。2005年,世纪文景再次联系李继宏,翻译《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出版后大获成功,李继宏一时间成为了各大出版社争相合作的对象,随后他成为了专职的译作者。

  作为翻译家,他一直深信译者的翻译水平取决于其研究水平,只有对原著的研究足够,才能把作品翻译好。为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翻译,李继宏做了大量的努力:为了翻译《瓦尔登湖》,他花费4000多个小时查阅资料,去清梭罗著作中所引用的东西方经典;在翻译《月亮与六便士》时,他走访了毛姆在伦敦的几处故居,及他成名以后经常光顾的一些豪华酒店。为了呈现出毛姆清晰精准又不失雍容华贵的文体特征,李继宏在翻译时会仔细推敲,并使用了大量的成语。译作《傲慢与偏见》里,李继宏写下1.6万字导读、371条注释、241本专著期刊引用,并赴英国、美国考察,搜集史料研究18、19世纪的英国历史,耗时3年才完成……

  在当下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下,李继宏坚持着“研究式翻译”(李银河评价),认真用心打磨雕琢着每一部译作。他相信,与流行一时的图书相比,经典作品更能给读者启迪,他愿意通过自己的工作引导更多读者来看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在他看来,图书市场是一个真正优胜劣汰的市场,快餐式读物或许能在短期内卖很多,但只有真正好的作品才能够最终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我做翻译很大的一个工作就是,如何帮读者构建、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让读者能够进去,能够和书中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这样才能够切身地理解他们,体会他们。”李继宏表示,文学翻译,尤其是经典文学的翻译,是特别专业的事情,需要锲而不舍的求索、旁征博引的考证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做好。

  凭借着出色的翻译和文本解读,李继宏的译作频频成为“爆款”,广受好评。翻译的《小王子》成为法国圣埃克苏佩里基金会指定的官方中文版。“李继宏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以其达美晓畅、贴切洗练的语言风格,翔实准确的文后注释,以及补充作者生平、阐述译者的婚姻观、梳理原作文学评论等文前导读,充分满足了读者对原著的深度理解期待。”东北大学教授张威如是评价。

  翻译是一门不能被表演的技艺

  “翻译本质上不是从一种文字到另外一种文字的转换,它其实是从一种思维活动到另外一种思维活动的过渡或者说转移。”李继宏表示,译者,既是读者,也是作者,他连接着作者跟读者,充当起桥梁作用。“对作者来说,译者他首先是一个读者,因为他要读原作者的作品;但是对读者来说,译者他又是作者,因为他要把原作者写的作品用中文重新写一遍。”李继宏告诉记者,做翻译基本上就是分两个步骤,第一,把作品原著读通读透。第二,把译作写出来,而且要写得好,写得吸引人。

  “那么第一个步骤要读通读透,就需要做很多工作了,因为有一些作者,比如说像我翻译的书,有些作者他生活在200年前的英国。那200年前的英国,风俗习惯、法律制度、衣食住行,跟现在的英国都很不一样,更不要说跟今天的中国相比,因此要做非常多的研究,才能够真正地去读懂原文。”李继宏表示,普通人对翻译往往有一个误解,认为会外语就能够做翻译。其实不是这样,因为光要读懂一本书本身就很难。他举例,中国人从小学习汉语,读到大学毕业,要读十几年汉语,但你随便找一个大学毕业生,拿一本中国古代的书给他看,如果不借助注释,不借助前人研究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是看不懂的。同样的道理,像《傲慢与偏见》,一个普通的美国大学生,他大概能看懂故事的梗概、情节的进展,但是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这个单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跟现在不一样的含义,大多数人是看不懂的,需要做研究。

  “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做原文的研究。这个研究过程,它是在翻译之前,也是隐藏在读者所看到的译本之后,读者是看不清的,他不知道一个译者为了翻译一本书付出了多少努力,或者有没有付出努力。所以这是我说翻译,它是一门不能够被表演的技艺,就是这么一个原因。”李继宏表示,对他来说,做翻译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去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然后再把这种思维活动通过汉字呈现出来,再现出来,传递给中国的读者,这是译者的职责所在。

  关于翻译事业,李继宏表示,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把翻译当一份工作。他觉得这是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可以当一个自由职业者不受管束,可以在家里工作,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虽然并没有特别地热爱这件事,但我很用心地去做,每一本书我都很用心地去做。”在李继宏看来,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慢慢的,作者和读者大量的正面反馈,令李继宏对自己翻译事业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在翻译美国作家理查德·桑内特的《公共人的衰落》时,李继宏发现了里面几十处错误——有一些是作者写错了,有一些是笔误,出版社没有改过来。于是,他把所有错误都整理出来,做了一个勘误表。翻译完成后,把表格寄到作者的电子邮箱,邮件里写道:“我翻译了你的这本书,里面有这么多错误,下回你跟出版社说一声,加印的时候改一改。”理查德·桑内特接到邮件后很高兴,特别回信表达感谢,并表示希望以后他所有的书都由李继宏来翻译。此事,让李继宏感觉到,原来作为译者,不仅能对读者有帮助,反过来对作者也有帮助,译者可以帮作者在国内扩大他的影响,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2009年他翻译的《与神对话》出版后,有特别多读者向他反馈,说这本书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有的读者说,自己本来是有抑郁症的,看完之后神奇地好了。有一些读者说,本来跟家里人相处不好,看了这本书之后,开始明白怎样去面对与家人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这让我感觉到,我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除了自己的收获之外,能够帮助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读者。所以慢慢地,我从只是把翻译当作一个工作,变为将翻译当作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热爱的事情来做。”李继宏说。

  更想做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工作

  “我觉得中国现在对西方文化的翻译,尤其是对英美文化的翻译,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我们中国普通读者对一些西方文学的了解,有时候甚至要多过、要大于对中国古典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是让我感到难过,甚至痛心的现象。”李继宏告诉记者,他认为现在的读者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是不够的,比如像《庄子》这样好的典籍,读过的年轻人很少,他们不知道《庄子》讲什么。比如说诗歌,大家首先想到唐诗宋词,但其实宋代也有很好的诗人,清代也有很好的诗。

  “我们现在不是讲要文化自信吗?文化自信的根源就来自于对我们自己文化的理解跟了解,你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哪来的文化自信呢?前面因为对西方尤其是英美的文化思想介绍的太多了,导致思想界、读书界甚至出现了一种崇洋媚外的倾向、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李继宏表示,自己很早就一直想要做一些传统文化普及的事情,比如重新做一些古籍整理的工作,以现在读者喜欢的、能够接受的形式,去呈现它们。“正在做,慢慢在做,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李继宏1980年出生于江西,满月之后随父母回到揭阳揭东玉滘,一直到19岁去广州读大学,现居上海。李继宏回忆,尽管他的父母只念过几年书,但他们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学。父亲会写古体诗,会制灯谜,主持过几年元宵灯谜会。而他现在关于童年最早的记忆,则是母亲指着墙上挂的唐寅《落花诗》,从“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开始,一直背到“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李继宏自小就能熟背唐诗三百首,坚实的国学基础,也帮助着他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

  今年6月1日,李继宏回到家乡揭阳,做客在揭阳学宫举行的“书香揭阳”大讲堂首期活动,讲授文化课题《国学和文化自信》并捐赠一批其翻译的图书,与现场读者以及屏幕前的线上读者一同开启“书香揭阳”新征程、新篇章。“现在的揭阳,跟以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市容市貌日新月异,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公共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我祝福家乡越来越好!当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一些文化活动、读书活动啊,让现在的年轻人少玩一点手机,少刷一点短视频。多看书,多了解家乡的文化。”谈及揭阳的文化建设,李继宏表示,希望能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做大做强“书香揭阳”品牌。他也希望有机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揭阳来讲课,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