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庭中,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育儿”责任。母亲不但给了孩子生命,还是孩子的照顾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林洁松 摄
□记者 刘春玉 通讯员 吴 莹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的较量,实际上是母亲素质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两个民族年轻女人的较量。还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由此可见,母亲意义之伟大,母亲教育之伟大。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家庭文化协会会长谢丽容认为,在家庭中,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育儿”责任。母亲不但给了孩子生命,还是孩子的照顾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母亲的素养和行为决定了家庭的幸福与孩子的成长。因此,母亲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在家庭教育中勇于担起责任并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会孩子仁义礼智信,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心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妈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
女人一生需要扮演非常多的角色,如女儿、妻子、儿媳、母亲、婆婆(岳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职员。这些角色都非常难演,不少是互相矛盾的存在,互相争夺时间精力,家庭事业两头常常顾此失彼,着实考验女人的能力。
现代女性更是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使命,既要有工作,有独立经济来源,还要掌握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好在女人虽然柔弱,但又无比坚强,虽然做到这些难度很大,但是大部分女性都能够不辱使命。
俗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女人,最幸福的是做母亲,最辛苦的也是做母亲。做了母亲,育儿的重大责任也随之而来。研究发现,母亲在孩子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从小没有母亲关爱的孩子,性格容易存在缺陷,自卑、懦弱甚至发生心理问题,长大后犯罪几率也比较大。
谢丽容指出,其他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唯独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勇于担负起做母亲的责任,对于孩子,不止是把他生下来,还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别让母爱的缺失成为孩子一生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教育和引导,通过自己正确的言行举止、情感支持和品质培养、社交指导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性格特点、社会行为,为孩子的人生之路指明方向,让孩子成为温暖、善良、品德高尚的人。
孩子成长阶段不同妈妈的责任也不相同
谢丽容表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母亲的责任有阶段性的不同。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成长阶段,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抓住孩子的积极因素进行表扬,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增进亲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非常有益。同时,谢丽容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妈妈该担负起什么责任、如何做到科学育儿给出了建议。
孩子3至6岁阶段妈妈的责任。孩子3至6岁时,生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发育都较快,模仿能力强,接收速度快,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可以说,你教啥他学啥,你想要他变成什么样子便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科学育儿,建议妈妈可以具体这样做:规范自己与孩子的作息时间,培养孩子有正确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习惯用蹲下来的姿态和孩子交流,为今后良好的亲子沟通打下彼此平等、互信的基础;孝顺、尊重老人,给孩子做好榜样;陪孩子多读书,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漂亮的小书架,最好每两周带孩子去一次书店,每天晚上陪孩子阅读、讲故事或白天发生的有趣事情,在培养孩子复述习惯的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对于音乐类、绘画类、舞蹈类、体育类培训,妈妈要耐心陪伴,更要学会坚持,至少要培养孩子掌握一项艺术特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家庭旅行,也可以每月进行一次郊游,让孩子开阔眼界;夫妻双方要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同时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夸奖爸爸,让孩子更有幸福感、安全感;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述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故事,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如为孩子准备营养早餐等。
孩子7至9岁阶段妈妈的责任。孩子7至9岁时,其行为常常带有破坏性或者攻击性,如喜欢砸摔玩具、在墙上乱写乱画、故意把上课要用的课本一页页撕掉、和班上的小朋友吵架动手等。可是当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时,孩子非但听不进去,还会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越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却非要做什么不可。此时,妈妈需要有一些育儿的实操技巧:继续规范自己与孩子的作息时间,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良好习惯;要培养孩子复习、预习、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上一年级时要侧重于引导,上二年级时则要侧重于督导,这样持之以恒,孩子上三年级时这种好习惯就能形成,同时要教会孩子遇到学习障碍的解决方法,如运用学习工具书或提问等技巧;孝顺和尊重老人,给孩子做好榜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要陪孩子多读书,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每两周带孩子去一次书店,每天晚上入睡前10分钟,与孩子聊天,分享校园趣事;孩子上一二年级时,每周末晚上让孩子给妈妈讲一个故事;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至少培养孩子掌握一项艺术特长,陶冶孩子的情操;妈妈平时可以和孩子开展趣味家庭智力竞赛游戏,开发孩子的智力;每年至少要有一次家庭旅行,每月要有一次郊游,也要经常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准备要充分),让孩子在玩乐中获得知识;辅导孩子作业或管理孩子学习任务时,要控制好情绪;孩子上学期间要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及时了解孩子动态。
孩子10至12岁阶段妈妈的责任。10岁是一个神奇的年龄,孩子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叛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会和父母产生冲突,其实,这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而是青春期到来的一个信号。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持续4至5年。孩子们会经历一系列变化,包括身体、心理、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此时,妈妈不必烦恼,只要做好如下一些事就能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规范自己与孩子的作息时间,可以比之前更具体、细化;巩固孩子复习、预习、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孩子建立语文、数学、英语错题库,妈妈要不定期进行检查;陪孩子多读书,可以每两周要求孩子去1次书店,并提供购书款,从孩子上五年级起要求孩子每月至少阅读一本经典名著;要求孩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妈妈要积极召开家庭会议,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特别是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或管理孩子学习任务时要学会控制情绪,减少责骂等多余的话;妈妈要做好家校沟通,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行为、思想状况,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好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至少培养孩子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妈妈每年至少要组织两次家庭旅行、每月组织一次郊游、每个月组织全家观看一部电影等,地点或影片由孩子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也可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等,另外要经常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准备要充分),让孩子开阔心胸眼界、增长见识;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等。
孩子13至14岁阶段妈妈的责任。孩子到了13至14岁时,看问题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也有非常多的青春期的迷惘。这时候,妈妈要多理解孩子,鼓励孩子,成为孩子的人生引导者,需要做好的事有:巩固孩子复习、预习、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孩子建立语文、数学、英语错题库,妈妈要加以督促并不定期检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养成跑步、游泳的好习惯;妈妈要陪孩子多读书,每两周要求孩子去一次书店,并提供购书款,要求孩子每月至少要阅读一本经典名著,也可以每个月组织全家观看一部电影,经常督导孩子观看《一站到底》《百家讲坛》《开讲啦》《地理中国》《读书》《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观看时要随时记笔记,并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积极召开家庭会议,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切记要减少唠叨;继续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妈妈每年至少要组织两次家庭旅行,地点由孩子定;妈妈要加强家校的沟通和合作,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与情感教育;妈妈要合理管理孩子的零花钱,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照顾好孩子生活起居等。
谢丽容指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母爱融汇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母亲爱孩子,也要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母亲,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最亲的人,才能爱别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爱是母亲教育孩子的最好途径,更要通过母亲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