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星星 林怡然 通讯员 赖宏炜) 当下,放眼榕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不断涌现:榕江清风徐徐,市民在滨江大道绿化景观带休闲健身,享受美好时光;万里碧道延展,塘埔湿地公园花草摇曳;地都红树林绿意葱茏,优美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去年以来,榕城区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关于绿美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绿美组织建设,突出绿美生态示范引领,统筹推进绿美“六大行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着力推进绿美榕城生态建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描绘出一幅醉人的山水画卷。
精准谋划靶向发力,构建绿美生态格局
榕城区将绿美生态建设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举绿色生态大旗,通过精准谋划、靶向发力、示范带动,构建绿美生态格局,全方位营造绿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该区全面对标省、市绿美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中共揭阳市榕城区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榕城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揭阳市榕城区2023年度绿美榕城工作方案》等2个文件,签发2023年第1号林长令《关于全面开展绿美榕城生态建设工作的令》,编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方案;成立绿美榕城生态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六大行动”,稳步构建“一核、两水、三山、多点”绿色发展新格局;不断优化完善林长巡林机制,组建护绿志愿服务队伍273支;持续开展“绿美榕城”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线上各级网络平台已发布宣传报道200多篇,线下开展多样绿美生态主题宣传活动近620场次,全方位营造绿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在突出示范带动方面,榕城区以榕江北岸地都镇段滩涂地这块揭阳市唯一的红树林湿地为重点,着力推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打造红树林生态示范区。该区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采取树种改造、有害生物清除、潮沟恢复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发挥红树林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生态系统功能,打造独特湿地森林景观,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红树林变为“金树林”。目前,已完成一期23.5亩红树林湿地修复保护工作,并设立了界桩、宣传牌,接下来将积极筹集资金开展二期规划63.8亩项目营造修复工作,通过设置安全护栏、加装视频监控、建设环林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示范点位环境美化工作,努力建成白堤绿树相衬的沿岸生态景观带。
深入推进“六大行动”,高品质植绿护绿
榕城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城乡协调绿色发展,发挥林长制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深入推进“六大行动”,高品质植绿护绿。
该区开展榕江南北河沿线绿化美化、滩涂绿化整理、景观亮化等工作,打造了全市最大的滨江绿化景观风光带;全面完成省下达高质量水源林造林任务260亩,抚育1015亩;推进“一镇(街道)一公园”“一乡村一休闲绿地”建设,目前全区161个村已全部建设有休闲绿地,2023年,仙桥街道西岐村、梅云街道群光村、地都镇下成村被评为市级森林乡村;对7处绿地及相关道路绿化完成改造提升, 种植乔木灌木等苗木38万多株;全力推进紫峰山、桑浦山、黄岐山科学考察工作,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勘界立标,高质量开展森林资源生态修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桑浦山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中心1处,包括自然教育教室2间、自然展馆(标本室)1间,打造长度约2公里的自然科普教育径;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对13株一级古树和8株名木加装视频监控装置,建设绿美古树乡村2个,分别坐落于溪南街道西寨村、梅云街道竹林村。
在推进绿美榕城生态建设中,一场场向“绿美”而行的植树活动持续开展。该区共在“我为家乡种棵树”微信小程序上线义务植树基地21个,占地面积约69.53亩;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16场次,参加植树4230人次,植树14210株,建成“巾帼林”“人大代表林”“青年林”“环保林”等一批主题林;持续谋划并深入开展优质树种“三进”活动,谋划种植2079株,其中已种植1739株,计划种植340株,有效提升机关单位、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庭院和专用绿地绿化美化水平,尽力实现应绿尽绿,以实际行动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今年,榕城区将继续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和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县镇村绿化工作,持续做好义务植树基地上线,积极组织开展优质树种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活动,全面扩大绿美生态建设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绿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