罾蹦鲤鱼是一道天津传统名肴,以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因其成菜后鱼形如同在罾网中挣扎蹦跃,故得此名。其特点是鳞骨酥脆,肉质鲜嫩,大酸大甜。尤其是上桌后趁热浇以滚烫的卤汁时,热气蒸腾,香味四溢,热鱼吸热汁,吱吱声不绝,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俱佳,格外增添食趣。
罾蹦鲤鱼是津菜里的代表菜。整条鲤鱼裹着酱汁卧于盘中,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可带着鱼鳞食用。用筷子轻轻一夹,感受到鱼肉轻微的抵抗力。鱼鳞、鱼皮和鱼肉同时在口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就连鱼骨都很酥脆,但依然保持了鱼肉的鲜美,酸中带甜的口味使人食欲大开。
罾蹦鲤鱼因带鳞带骨,所以除了有大量的蛋白质外,还有钙质和动物胶,富有营养。鲤鱼还可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此外,这道菜还有着美好寓意,逢年过节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增添喜庆气氛。
相传此菜出于清光绪末年的“天一坊”饭庄。据陆辛农《食事杂诗辑》载: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纵兵行抢,流氓地痞趁火打劫后,来至“天一坊”大吃大喝。叫茶时,误将“青虾炸蹦两吃”呼为“罾蹦鲤鱼”,侍者为之纠正,叫菜人恼羞成怒,欲要闹事。照应人(主持饭庄服务的“堂头”)劝告说有此菜,说此侍者新来不识,责其入告灶上。叫菜人正惊讶,照应人急入内,择大活鲤,宰杀去脏留鳞,沸油速炸,捞出盛盘浇汁,全尾乍鳞,脆嫩香美,从此乃有此菜至今。陆氏有诗云:“北箔南罡百世渔,东西淀说海神居,名传第一白洋鲤,烹做津沽罾蹦鱼”,以记其事。
郑依彤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