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锐磊
个人卫生不是小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个人身体健康,对维护公共卫生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发现,当前在很多地方都有设置讲究卫生的提醒标志,从超市、银行到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大声喧哗等标志总会张贴在显眼地方,一系列好习惯、新风尚在各个角落兴起。
笔者认为,一个人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并且需要积极融入社会,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从勤洗手讲卫生、一米之间守文明到公勺公筷分餐制,从景区预约旅游到“红白事”的移风易俗,从不随手乱扔垃圾、不乱涂乱摸景点雕塑到不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乱蹭脚底,卫生的好习惯关系到每个人。卫生习惯总是体现在细微之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维护公共卫生的践行者、守护者。
传染病的防控常态化,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好习惯、新风尚更要常态化。笔者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这种好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个人自觉执行,更需要规章制度进行强化和巩固。笔者发现,很多地方近年来修改完善了市民文明行为公约,进一步充实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少地方还印发餐饮业分餐制、公勺公筷服务规范等文件,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公共卫生的良好氛围。
好习惯、新风尚要扎根在社区和基层,笔者建议,各地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讲究个人卫生,关注公共卫生,移风易俗,营造携手共护公共环境的社区文化。
公共卫生为大家,人人受益,人人有责。笔者呼吁,大家要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坚持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等,助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让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成为新风尚,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