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和煦春风,踏足乡野,但见附近田园中的豌豆长势喜人,那许许多多的豌豆荚,或羞涩地躲在茎叶间,或大方地露在阳光下,别有一番景致。眼下正是新鲜豌豆上市之时。
豌豆,对于我这个农业科班出身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大学时就在农作物栽培书本上认识过它。豌豆,古称菽豆、寒豆,又称回回头、荷兰豆、麦豆,为豆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和高加索南部及伊朗等地。我国早在汉代就已引入栽培,文字记载始见于《尔雅》,三国魏张揖《广雅》也有记载,此后历代文献均有栽培、食用豌豆的记载。豌豆茎蔓生或矮生,羽状复叶,顶端有卷须,基部具大型叶托。花呈淡紫色或白色。荚果呈棍状或扁形,角质,初为绿色,成熟后为黄色,荚果内的种子一般为2至10粒。种子呈球形,嫩时绿色,成熟后转黄、白、黄绿、灰褐等色,表皮光滑或有皱缩。依豆荚结构不同又分为硬荚豌豆、软荚豌豆,硬荚豌豆的荚不可食,仅豆荚中的青豆粒可供食用;软荚豌豆主要以嫩豆荚供食用。
望着眼前田园上的豌豆,我又一次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伴随母亲剥豌豆夹的往事。记得豌豆是我乡下老家百姓喜欢的春季蔬菜,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上一两畦,我家也不例外。几经春风化雨,豌豆结出饱满的豆荚,在春天里让人尝鲜。每当此时,母亲总要与家人一起剥些豆荚,时常我也加入其中。从豆荚中剥出的豆粒,鲜嫩碧绿,宛若一颗颗珍珠般,好让人喜爱,恰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赞道:“翠荚中排浅碧珠。”
鲜软豌豆荚、豌豆粒为春天时令美味,食之有“甘欺崖蜜软欺酥”之感。每当豌豆上市之时,我总喜欢下厨烹调以豌豆为食材的菜肴,以丰富自家餐桌上的美味。不过,烹调豌豆菜肴得讲究方法,如果烹调时选用的为软荚豌豆,其鲜嫩豆荚可单独炒食,也可配其他食材烹制;如果烹调时选用的为硬荚豌豆,因其豆荚壳不可食,就以豆荚中尚未成熟的豌豆粒入馔。在日常烹调中,以豌豆为食材烹调出来的盐水豌豆荚、炒豌豆荚,成菜碧绿,脆嫩鲜香;豌豆荚炒肉、香菇炒豌豆荚、豌豆荚炒虾仁,鲜嫩清香,一箸难忘;豌豆粒炒虾仁,绿白相衬,鲜爽美味;豌豆粒配玉米,黄白相间,回味甘甜;豌豆粒烧蘑菇,绿白相映,鲜嫩可口;火腿烧豌豆粒,清香可口,别有风味;烩豌豆汤,豌豆鲜嫩,汤汁鲜美。此外,鲜嫩的豌豆粒,是蛋炒饭的配料,不仅为蛋炒饭增添一点绿色,而且食之别有滋味。
豌豆一经巧厨烹制,还可入地方名菜,如四川名菜中的“豌豆泥”,就是用绿嫩的豌豆粒制作的,甜香爽口,散发出嫩豌豆的清香,惹人品尝。
我看重豌豆,不仅是它的味美,还有它的药用价值。豌豆味甘、性平,具有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之功用,还可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随息居饮食谱》称:“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医林纂要》说其“利小便”。《日用本草》认为:“煮食下乳汁。”《本草从新》称其“理脾胃”。
缪士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