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位在京的德姓满族贵族,因为酷爱京剧艺术,常以票友的身份串戏,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下海成为艺人,最终竟成为京城知名的小生,以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成就被载入史册——德珺如(1852~1925),满族人,本名珩,在家中排行第二。祖父穆彰阿,清宣宗(即道光帝,1821~1851在位)时为相。父亲存朴臣,为山西省一府知府,能武场,卸任后在翠峰庵票房消遣。
德珺如出身贵族家庭,自幼酷嗜京剧,擅演青衣,常以票友身份串戏,后下海成为艺人。
德珺如的叔叔萨廉是内务府的郎中,曾劝说德珺如:“唱戏是低贱的职业,我们家世代为官,地位显赫,你为何要唱戏这么自降身份呢?”德珺如回答说:“唱戏这个事情,又不是什么坏事,也没有辱没我们的祖先啊。叔叔如果一定要让我放弃唱戏而去做官。试问大清朝现在的官吏,他们的心地与才识超出京剧艺人的有几人?与其作龌龊的官吏,不如作个守本分的艺人。”
德珺如初演青衣,后改小生。他的嗓音宽亮高亢,浑厚刚劲,吸取了徐小香、龙德云的唱法,小嗓和大嗓结合自然无痕,曾首创《罗成叫关》的唢呐伴唱。他的天赋很好,大小嗓运用自如,结合自然,和谐悦耳。在演少年英雄时唱腔常常运用“炸音”“虎音”,最擅长《飞虎山》《监酒令》《孝感天》《辕门射戟》《白门楼》等戏。他对人物的揣摩深刻细腻,善于结合人物和剧情设计唱腔,在小生唱腔直腔直调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还善于吸收其他艺术营养为已所用。孙菊仙演《未央宫·巡宫》唱二黄导板、回龙、慢板,他移植过来,谱成小生唱腔,对小生二黄唱腔有所发展和丰富。他演《辕门射戟》中的吕布,射戟时,引弓信手发箭,百发百中,堪称一绝。他的戏路广博,桃李满门,而且各行角色都有,小生金仲仁,净角金少山,老生孟小茹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因京剧表演艺术成就甚高,德珺如被时人称为民国第一小生。
德(dé,潮音dêg4(竹))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
德姓在揭阳只有1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67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15%.
德姓来源有七:1.出自嬴姓,为春秋时期秦德公(前678~前677在位)的后代,属以先祖谥号为姓。秦德公在位仅1年,但他颁布的“杀犬磔禳”政令,后来演变为“以狗血驱破邪魔”习俗,其子秦宣公继位后,称赞其“立德以利国”,以“德”为其谥。秦德公支庶子孙一支,后以先祖谥号为氏,称德氏。2.出自汉朝时期西域德若国,属于以国为姓。据《后汉书·西域传》载:“德若国去洛阳万二千一百五十里。”所在位置即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丝绸之路开通后,有德若国民定居中原,取汉姓时,以国为氏,称德氏。3.出自满族鄂尔格姓,清代军人鄂尔格·德福受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鄂尔格·德福受随军从征准噶尔时阵亡,赠云骑尉。其后代以祖名为姓,称德氏。4.出自满族勒察姓,为清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卦勒察·德明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卦勒察·德明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为户部主事,累官至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其子孙有以祖名为氏者,称德氏。5.出自满族葛哲勒姓,为清代荆州将军葛哲勒·德凌阿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葛哲勒·德凌阿曾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率部众参剿白莲教,因功晋升为旗务总管,累官至荆州将军。其后代有以祖名为氏者,称德氏。6.出自满族丛尼勒姓,为清代军人丛尼勒·德恒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丛尼勒·德恒于咸丰三年(1853)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特赏蓝翎。其子孙有以祖名为氏者,称德氏。7.出自满族鄂卓姓,为清工部左侍郎氏、副都统鄂卓·德尔敏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鄂卓·德尔敏的子孙有以祖名为氏者,称德氏。
德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清代,蒙古族德特齐特氏(亦称杜尔根基特氏)、都讷亨氏(亦称德赫氏),宝日努德氏(亦称宝日努特氏、宝日古德氏),满族爱新觉罗氏、科奇哩氏(亦称柯齐礼氏、郭齐里氏),达斡尔族德都哷氏(亦称德都尔氏、德都拉氏),均有汉姓为单姓德者。
此外,今土家、傣、彝、水、鄂温克、裕固、布朗和景颇等民族也有德姓。
今德姓主要分布于云南、河北和辽宁等地,3省德姓人口约占全国德姓总人口的62%.
德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德珺如外,还有清代河南知府德林,后迁盐运使,擅书画,画工山水竹石,书法秦、汉、魏、齐之篆隶、真、草,以其笔法运入画境,深朴苍茫;清代诗人德普,号腾静老人,《书史会要》载其颇工字画。
揭阳的德姓居民落居于惠来周田。
阿 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