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
·“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
·将基层百姓声音带到大…
·以法之力推动全民阅读…
·为供需双方牵“红线”…
·金融如何支持民企发展…
·探索“红绿融合”发展…
·盯紧目标奋力实现“开…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持…
·凝聚青春力量 共绘…
·揭阳市揭东区委原副书…
·竭诚为青少年办好事实…
·拧紧交通“安全阀” …
·引领青年迈向智能时代
·窑番薯,童年的甜蜜回…
·续写生命的奇迹
·兴·揭阳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
·公布院线电影版权保护…
·马克龙给美乌领导人“…
·“任尔焦土,吾要稀土…
·在基辅街头感受乌克兰…
·美国月球着陆器“蓝色…
·揭阳楼市:女性购房日…
·促进住房消费举措频出…
·2024年全国新开工…
·加快推进配售型保障性…
·多地块溢价成交 重点…
·一线城市商品房售价环…
·潮语怎么读“春雨惊春…
·春雷乍动 万物复苏
·古朴自然 优美典雅
·AI写作能取代人类吗…
·棉湖春信
·早春赞歌
·背 影
·忆黄旭华
·加 班
·揭阳人所建的印尼坤甸…
·寻幽四狮桥
·第一部分 陶瓷器⒅
·东庠祭酒恩茂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古朴自然 优美典雅
——麦秆贴画《梅雀迎春》赏析

时间:2025/3/3

 

麦秆贴画《梅雀迎春》。 林 楠 作

  □曾广锡

  初春时节,梅花竞相绽放,洁白芳香,一群雀鸟在梅花丛中欢快的啁啾歌唱,似乎已感觉到明媚春光的来临,这是眼前这幅麦秆贴画表现的画面,清新活泼,充满勃勃生机。这幅《梅雀迎春》创作于1979年,被编入当年第四期的《广东工艺美术》杂志,1988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也将此作品选编入《广东工艺美术史料》一书中。此后这件作品一直被有关部门收藏着,其创作者就是原陆丰县碣石工艺厂的技艺人员林楠。

  梅花是历代中国文人、墨客、诗人、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也一直为工艺美术所广泛应用。这幅麦秆贴画长108厘米,宽48厘米,以黑色绒布为底,用本色麦秆剪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可谓是“原汁原味”的佳作,给人以一种质朴无华的美感。

  画面上采用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左实右虚,梅树老干苍劲,奇僻古朴;梅枝纤挺清瘦,纵横罗织,穿插变化;花、苞错落,向背得体,含笑娇艳的梅花,刚健与婀娜并存,正舒展它那生机盎然的芳姿。16只雀鸟或栖枝、或呢喃、或鸣叫、或敛嘴、或飞翔、或梳翅,多姿多态,高低错落,互为呼应,野趣传神,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静止的梅树与活泼的雀鸟相辅相成,穿插点缀,产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多层次逸趣,极富意境之美。

  如此一幅梅花绽放、群雀相戏的画图,不是用笔彩绘的,它是融画于剪贴艺术之中,给观者以不是国画、胜似国画的感觉。这件作品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全凭手工完成,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要先对麦秆进行选料,再剪裁、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通过熨烫使麦秆表面碳化,在熨烫过程中灵活掌握温度高低,或快或慢,使麦秆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变化,然后再经剪、雕、贴等若干道工序的技艺处理才得以完成。画面上雀鸟的头、胸、腹、尾等羽毛的褐、黄、白等色深浅不一,梅树枝干与花朵的丰富层次及颜色变化,这些都没有在麦秆上染色,保持了麦秆本色的自然美,不失古朴典雅的真正韵味。在剪贴上采用传统的平贴技法,按物赋形,随形用刀,根据表现物象的不同形状、色彩变化等进行层层粘贴,精细入微,使画面显得剪裁流畅,色泽自然,粘贴平整,质感韧滑,物象造型准确,形神兼备,呼之欲出。

  这件作品以黑色作底,外配深褐色木框为装饰,用这古朴的色调衬托出天然麦秆的亮丽和自然,使画面上暗与亮既形成强烈对比,又显得沉稳、厚重而古老,奇妙无比。一根根普通的麦秆,经过艺人的精工细作,竟成为如此令人陶醉的艺术品,真是为之赞叹不已!

  麦秆贴画,也称麦秆画、麦草画、麦烫画等,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品。一般运用国画形式构图,嵌贴于镜框内,作为欣赏品。麦秸画古朴、典雅,富有立体感、层次感,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据有关资料记载,麦秆贴画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剪贴艺术。最早产生于河南、黑龙江等地,后来传入潮汕地区。20世纪50年代潮州及陆丰两地相继成立工艺厂,开始麦秆画的生产,品种也不断增多,远销国内外市场。如今,在众多名师及艺人的精心培育下,麦秆贴画这朵艺术奇葩更加争妍斗艳,绚丽多姿。

  (作者系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院长)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