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
·“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
·将基层百姓声音带到大…
·以法之力推动全民阅读…
·为供需双方牵“红线”…
·金融如何支持民企发展…
·探索“红绿融合”发展…
·盯紧目标奋力实现“开…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持…
·凝聚青春力量 共绘…
·揭阳市揭东区委原副书…
·竭诚为青少年办好事实…
·拧紧交通“安全阀” …
·引领青年迈向智能时代
·窑番薯,童年的甜蜜回…
·续写生命的奇迹
·兴·揭阳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
·公布院线电影版权保护…
·马克龙给美乌领导人“…
·“任尔焦土,吾要稀土…
·在基辅街头感受乌克兰…
·美国月球着陆器“蓝色…
·揭阳楼市:女性购房日…
·促进住房消费举措频出…
·2024年全国新开工…
·加快推进配售型保障性…
·多地块溢价成交 重点…
·一线城市商品房售价环…
·潮语怎么读“春雨惊春…
·春雷乍动 万物复苏
·古朴自然 优美典雅
·AI写作能取代人类吗…
·棉湖春信
·早春赞歌
·背 影
·忆黄旭华
·加 班
·揭阳人所建的印尼坤甸…
·寻幽四狮桥
·第一部分 陶瓷器⒅
·东庠祭酒恩茂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揭阳人所建的印尼坤甸双忠庙

时间:2025/3/3

 

位于坤甸市区的双忠庙。综 图

  □何阳熠

  民间信仰是海外华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社会学家陈达在其1946年出版的《浪迹十年》中,记载了印度尼西亚坤甸双忠庙:“光绪五年,由潮人林姓一族出资所建,祀张巡、许远,为英雄崇拜的一种。英雄崇拜在华侨中最为普遍。庙内一联云:”唐室保孤城,双节千秋悬日月;睢阳留半壁,忠魂万古壮乾坤。‘“这则珍贵的史料揭示了近代华侨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核心作用,来自潮汕地区的双忠公信仰随着移民的流动,成为当地有名的民间信仰。坤甸市是西加里曼丹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和最大的省会,据1933年坤甸市户籍调查,市内华人为22000余人。据1947年统计,坤甸4公里以内华人增至40050人。目前,坤甸华人约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揭阳籍华人占有相当的比重。林伦伦教授的调查认为,揭阳话是坤甸的普通话。

  坤甸的双忠庙共有两座,规模较大者且历史较久的庙宇位于坤甸市区,规模较小者位于市区南郊。陈达所讲的坤甸双忠庙建成于光绪五年(1879),其出资修建者为“潮人林姓一族”。这里所指的即是坤甸市区的双忠庙,而“潮人林姓一族”也即是以揭阳乔林林氏为主体的移民。

  乔林是揭阳有名的侨乡。李欣祥《消逝的海外华邦》一书认为,1735年由揭阳林氏族人创建的聚盛公司为西婆罗洲第一家公司。可见,揭阳林氏迁居坤甸历史悠久。乔林移民坤甸历史要迟一些。18世纪中期,西婆罗洲的金矿被发现后,潮州人纷纷南下淘金。乔林移民开始大规模南迁,《古乔乡志》认为该乡向南洋移民始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学海公第五子往安南谋生,“是族人最早出国者”。随后,乔林移民逐渐增多,形成了以坤甸为主体的乔林乡移民群体。晚清民国时期,乔林乡华侨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成立兰香公司、老兴合公司、顺裕公司、信成公司、泰记公司等知名公司。《揭阳邮电志》载:“我县华侨以乔林乡较多,侨属遍及各户,侨汇为全县之冠,当时在全县乡村中,仅乔林办了一家侨批局,为‘合和成’号,经理林道义,专为乡里侨户服务。”以一乡创一批局,足见乔林乡在侨乡社会之重要地位。这其中,兰香公司的创始人林毓瑞便是其中的代表。林毓瑞在同治五年(1866)到坤甸谋生,得到坤甸乔林人的帮助,经过20多年的奋斗,开创“兰香”商号,后成立著名的兰香公司,在抗日战争时期,林毓瑞还带领当时林氏族亲出钱出力,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即言之,在坤甸双忠庙建成的年代,揭阳林氏族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实力雄厚的群体。

  陈达《浪迹十年》在描述双忠庙后,还着重描述了“西河公所”情形:“二百年前揭阳林氏即随至坤甸居住。自此以后,林氏人丁渐盛,最多时有1000人,现有500人……十三年前林御廷建西河公所,其经费由捐款得来。逢清明及阴历七月十五会里举行祭墓典礼,同时捐款。会所初建时有余款两万盾。”资料中提到的西河公所,为揭阳林氏所建。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西河公所成立过程中,林御廷起到关键作用,他是坤甸远和街林升合批局的负责人。此时,林氏人丁兴旺,财力雄厚,建立了西河公所这一同乡组织,并组织了祭祀九牧公的活动。西河公所成立时间较双忠庙建立时间晚一些,但是两者关系密切。印尼学者郑享中在《潮州人传统信仰和习俗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承和演化》一文中直接指出,双忠庙的管理员由“林姓组织西河公所指派”。这揭示了西河公所和双忠庙的紧密联系。其中原因便是信仰组织向同乡组织发展的结果。

  揭阳乔林双忠庙历史悠久。据《乔林双忠庙史略》载,双忠庙址原为慈惠堂址,创于明朝正统年间,为林氏八世祖道泰妈所建。早期为私祀形态。至明末清初,地方动乱,乔林人引双忠公香火以祀。据今双忠庙存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林景拔所撰《重修双忠圣庙并筑二圣书院碑记》可知,乔林双忠庙来自潮阳棉城,“派分棉邑”,并且在“国初鼓鼙四作,郡邑戈横,远近村落重受攻劫,破败不要胜计”背景下,林氏族人立庙以祀,激励族人抗击外敌。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林炳星撰《重建双忠公庙并筑二圣书院碑记》认为,乔林乡为揭阳奉祀双忠公信仰的肇始,“独乔林一乡而始为崇其祠宇,荐其馨香也”。可见,乔林双忠庙是揭阳最早从棉城引入双忠公信仰香火的宗族,并且双忠庙成为该宗族重要的核心庙宇。这为乔林人在坤甸修建双忠庙奠定了信仰基础,这一信仰也随着乔林移民远播坤甸,成为其族群的文化象征。

  总之,坤甸双忠庙见证了揭阳移民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外播的重要历史证据。揭阳籍华人在迁徙过程中将本地的香火传播到坤甸,建立了庙宇,成为维系原乡文化传统的场域。至今,坤甸双忠庙香火依然旺盛。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由华人社团负责人到庙里代求谶,祈求各行各业,合埠平安,随后分发给市民和店家,作为本年生意的参考和指示,此习俗至今未变。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庙宇总是迎来络绎不绝的香客,喃喃诉说着他们与原乡割舍不断的情缘。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