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胡旭莹 通讯员 郑斯琳) 近年来,惠来县司法局靖海司法所秉持“教育”与“帮扶”并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精准施策,不断构建多元教育帮扶模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持续点亮回归心灯。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和心理矫治,近日,两名在靖海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的当事人王某和林某,面对突发心梗的邻居与交通事故中受伤的青年,挺身而出,用行动弘扬了见义勇为的精神,证明“犯错者”亦可成为“生命守护者”。
近日,社区矫正对象林某发现邻居56岁的林叔突发胸痛、面色发白,他初步判定邻居是突发心梗。他立即协调找来一辆私家车,采用学到的专业手法小心翼翼将邻居搀扶上车,在去医院的途中持续监测邻居的脉搏,为其争取到黄金抢救时间。到达医院后,林某一直陪伴在林叔身边,直至林叔被顺利救治。另一个见义勇为事件发生在靖海镇靖电大道一起电动车交通事故中。当时,伤者头部大量出血、陷入昏迷。路经这里的社区矫正对象王某见状立即上前查看伤者情况,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冷静地向医护人员和警察描述事故地点和伤者状况,为20岁伤者争取到黄金抢救时间,直到医务人员和交警到达现场,王某才默默离开。事后王某坦言:“当时没想过自己的社矫身份,只记得司法所培训时老师讲的急救流程派上了用场。”
法律明确赋予矫正对象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公众的包容接纳,是巩固矫治成果的关键。当社会愿以“治病救人”的胸襟看待这个特殊群体,便是对“良法善治”最生动的诠释。为全面提升矫正工作法治化、社会化水平,惠来县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法治教育与德治引导融合机制,构建智慧监管与社会协同并重的治理模式:通过完善分类教育体系、优化动态评估机制,重点培育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意识;联动相关部门搭建就业支持平台,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帮扶路径;定期开展矫治成效公开展示活动,增进公众理解认同,推动社矫对象从“合格公民”向“社区建设积极贡献者”稳步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