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作为人体内不可或缺的器官,其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王丽妍副主任医师和吴逸如主治医师和你聊聊关于肾脏疾病的相关话题。
早期肾病的信号
肾脏病开始时通常没有任何症状。这与肾脏独特的结构有关,肾脏拥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就算50%的肾单位丢失,剩下的50%也可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因此,肾脏疾病早期如果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是无法发现问题的。
当肾脏功能降低到25%以下时,患者才会出现乏力、恶心、腹胀、口中有异味、皮肤暗黄和骨骼疼痛等症状。
以下这些情况可能是早期肾病的信号,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1.尿中泡沫增多,且泡沫长久不消失,说明可能是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
2.尿液的外观改变:尿液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说明尿液中可能有红细胞或者其他有形成分。
3.夜尿增多:正常人在60岁以前一般夜尿不应该超过3次,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或者夜间尿量大于白天尿量,很可能是肾病的早期表现。
4.早晨起床后眼睑或面部水肿。
5.睑结膜或甲床苍白,经常感到疲乏无力,活动耐量下降。
6.无明确原因的血压升高,或血压较前不易控制。
腰痛就一定是肾脏生病了吗?
引发腰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腰痛,多数是由腰椎或者腰部肌肉软组织的病变引起。另外, 尿路的感染、尿路结石或泌尿系统肿瘤也会引发腰痛。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腰痛,如风湿免疫性疾、腹主动脉瘤等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炎症或者肿瘤。而真正慢性肾脏病最突出的症状很少是腰痛。
因此,对于以腰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特别是一些尖锐的、放射性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建议首先就诊外科,由医生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腰痛,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才不至于延误病情。
水肿就是患了肾病吗?
肾病确实可以引起水肿,但是水肿并不一定就是患了肾病。
肾病引起的水肿通常容易出现在眼睑、颜面部等组织疏松的部位,晨起明显。如果肾病加重,可出现足踝等下肢低垂部位的水肿,通常为可凹性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大腿、阴囊等部位,长期卧床患者多见于腰骶部。
查尿常规和血生化可诊断肾性水肿,若发现有血尿、蛋白尿,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通常就可以诊断。
某些疾病也会出现水肿,常见的有: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黏液性水肿、静脉血管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需要进行鉴别。
尿频就是患了肾病吗?
正常成人一般白天排尿3~4次,夜晚0~2次,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即为尿频。导致尿频的原因可以是生理性的、心理性的,也可以是由疾病导致的。
生理情况导致的尿频 往往伴尿量增加,常见于大量饮水、进食了含水量多的食物,或者服用了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后(心内科患者常见)。虽然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但是这时候人们并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调整饮食或停止服药后排尿次数自然就会减少。或者一些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会引起尿频和排尿不畅等情况。
心理性尿频 通常表现为排尿次数时多时少,而且每次尿量不多。通常发生在白天或夜间入睡前。常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比如焦虑、紧张、失眠等,但每次排尿量很少。常常各项检查结果没有异常。这种情况可进行心理干预和使用调节神经的药物治疗。
疾病因素导致的尿频 泌尿系统或邻近器官的炎症刺激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急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外阴炎等,往往同时伴有尿急、尿痛和排尿烧灼感等症状,尿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尿培养会出现阳性。非炎症刺激,比如尿路结石、肿瘤等,也常常引起尿频的表现。这些因素导致的尿频往往呈持续性,且每次排尿量少,或伴有肉眼血尿、尿中带血块等,通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会发现异常。
肾小管间质疾病引起的肾脏浓缩功能障碍也会引起尿频,且容易被忽视,往往伴有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和尿PH值升高,尿糖增加,电解质紊乱等。
总之,尿频不一定就是病,找准原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姬 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