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桂莹
在今年的两会上,“产业强市”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关键词。围绕如何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做精专业园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实招商引资等议题,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成形成势,营商环境一步步提升,城乡面貌焕新颜,是我对惠来变化感触最深的三方面。”方元雄代表说,在“一化一海”方面,今年惠来将依托伊斯科、巨正源等企业,努力引进需要合成树脂、EVA等材料的下游相关企业;围绕海工装备新引进亨通海缆,继续争取落户大型连接器法兰、海缆线盘等制造项目。
“在揭阳推进‘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揭阳应着重强化产业供应链研究,精准定位产业链中的断点与堵点,以此为基础开展精准招商引资。”陈远生代表认为,一方面要聚焦于二产与三产的协同发展,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整合政府与企业的技术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10个重点产业园区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政协多份提案中,九三学社揭阳市委会提出了《关于深化重点产业园扩容提质,全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提案》,建议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提高园区开发运营水平;要加强园区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园扩容提质;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要素支撑保障。
揭西县产业园是全市10个重点产业园区之一。徐旭亮代表认为,今年8月份国家将启动新一轮开发区目录修订,根据“一县一园”精神,揭西县产业园可借助申报升级省级产业园,进一步拓展揭西县经济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补齐发展短板。
聚焦“校城共生、产教共荣”,来自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的陈晖代表建议,校区服务地方发展可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做强“揭阳化工创新联合体”,打造精细化工产研标杆;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与资源协同,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三是打造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新局面,为揭阳产业大发展输送人才。目前校区正聚焦“一化一海”推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有大批留学人员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许多人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高端。”在吸纳涉外人才,改善营商环境方面,葛志坚代表建议,要从优化政策环境入手,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要加强教育科研投入,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平台;要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涉外法律服务是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的关键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