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相继下调了旗下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跌破2%,有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幅度超200个基点。业内人士认为,理财机构通过下调业绩基准,可以更符合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投资者预期。
有理财产品下调幅度超200个基点
据上海银行官网,上银理财3月12日公告称,该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变化,拟于2025年3月19日起对上银理财“稳添利”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4个月)WPAK24M0401期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前业绩比较基准为2.52%~2.92%,调整后业绩比较基准为2.21%,以上限计算,下调幅度为71个基点。
据民生理财官网3月10日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决定自下一投资周期(2025年03月12日开放日后)起,调整民生理财贵竹慧赢添利固收增强半年定开4号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前为2.8%~3.2%,调整后为2.7%~3.1%.
据邮储银行官网,中邮理财3月5日公告称,自2025年3月18日起,邮银财富·鸿锦一年定开32号人民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由3.00%至3.40%(年化)调整为2.20%(年化)。这意味着,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下调120个基点,下限下调80个基点。
另外,还有招银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等机构均在近期调整了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金融数据平台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市场共有12192款理财产品在售,其中10026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46%,环比下跌0.04个百分点;2166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8%,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
另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5年2月理财公司共有4986款理财产品到期,占全市场到期理财产品的71.33%.理财公司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2.51%,环比下跌0.4个百分点,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31个百分点。
下调原因何在?
业绩比较基准是管理人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等因素对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业绩比较基准不是预期收益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实际投资收益可能低于或者高于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对于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的原因,多家理财公司或银行在公告中称,是“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因投资市场环境变化”等作出调整。
浦银理财在上述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公告中称,近期无风险利率大幅走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受利率下行影响明显,收益水平出现明显波动,收益中枢大幅降低。本次调整是“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市场利率水平、可投资产的静态收益率等因素进行测算”。
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分析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底层收益下行,理财产品收益承压,导致历史业绩基准难以维持原有数值。二是监管政策趋严。近年来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水平,如禁止平滑估值、自行构建估值模型等手段被叫停,使得产品业绩更真实地反映市场波动,从而促使机构主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三是主动调整预期和产品优化。过往部分理财产品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较高,但实际收益未必能达到,容易造成投资者的误解和失望。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降主要是受市场利率下行及底层资产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另外,随着对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披露要求更加规范,理财产品需更加客观反映产品预期收益,避免过高设定业绩比较基准影响投资者决策。
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