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涨跌不一,沪指七连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26%,收报3276.00点;深证成指跌0.85%,收报9774.73点;创业板指跌1.21%,收报1907.11点。沪深两市成交额11119亿元,较前一日小幅放量347亿元。
行业板块涨少跌多,贵金属、旅游酒店、航空机场、航运港口、银行板块涨幅居前,电源设备、装修装饰、农药兽药、通用设备、交运设备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1000只,逾50只股票涨停。银行股持续走强,上海银行等多股创历史新高。大消费股午后回暖,欧亚集团等涨停。统一大市场概念股表现活跃,南京港等涨停。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震荡调整,弘信电子跌超10%.行业资金方面,截至收盘,航运港口、旅游酒店、食品饮料等净流入排名靠前,其中航运港口净流入3.51亿元。
净流出方面,互联网服务、消费电子、软件开发等净流出排名靠前,其中互联网服务净流出29.13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天风证券研报表示,继续关注内需消费行情,看好潜在顺周期下三大投资主体机会。乳制品方面,我们认为生育、奶粉补贴等政策的持续推出、上游牛肉价格上行以及潜在上游原奶拐点逻辑或持续刺激乳制品(上游牧场+下游乳企)弹性表现。零食方面,2024年第二季度基数相对较低(增速较2024年第一季度放缓),随着传统商超渠道加速调改+新渠道亮点多多(包括加速推进与量贩零食合作+线上内容电商+出海等),后续零食公司有望通过继续抢夺未充分发掘的渠道增量实现双位数增长。大众品方面,继续重点推荐乳制品和零食板块,同时食品方面关注餐饮、出海、原奶拐点三大主题投资机会。
光大证券表示,市场连续反弹五个交易日之后,部分抄底获利盘离场,导致近期强势板块明显调整,拖累了整个市场。展望后市,近几日市场成交量连续萎缩,若没有新的重大消息刺激,接下来市场或将继续缩量,结构性行情、热点轮动的风格或将延续。
国金证券表示,内需消费改善核心在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路径包括企业 “盈利底”、财政发力释放居民储蓄、加大补贴力度。构建消费投资框架,挖掘 “真消费资产”。方向一围绕新消费,选 “政策支持 + 产业景气加速 + 透支久期适度” 行业,如银发经济等;方向二围绕政策布局传统消费,选 “增长型红利” 行业,如母婴消费等,各方向均有首选和次选行业。
华西证券表示,近期关税政策给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港股、恒科的回调,长期来看好受关税影响较小以及基本面存在改善预期的AI+互联网与内需两条主线,调整时应把握买入机会。
中信建投研报称,截至4月12日,已有10家上市券商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两家券商营收实现正增,8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实现超30%增长。上市券商业绩、盈利的增长一方面受去年同期自营低基数效应影响,同时一季度股票成交量同比高增带动代买收入增长。4月以来,券商板块经历短暂回调后,性价比再度凸显,看好板块后续估值修复动能,核心逻辑在于:业绩韧性筑牢安全边际,政策与宏观环境改善形成双重催化,低估值水平打开向上空间。
银河证券指出,在震荡中寻找结构性机会。在政策“组合拳”呵护下,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将逐渐弱化。伴随各类平准基金大量入市,市场情绪逐渐修复。预计未来,我国一揽子的宏观增量政策将有望推出,货币宽松预期升温,财政发力可能更为前倾。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内科技企业在AI等领域积极追赶,为相关板块带来发展机遇。综合来看, A股短期的底部已经形成,4月中到5月中,业绩仍在披露期中,A股可能以科技主题型行情的交易型机会为主,即科技板块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结构性机会。在政策支撑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下,AI、半导体等领域具有长期发展潜力,战略看好科技产业趋势的投资机会,建议聚焦科技板块中业绩优秀的价值股,但需关注业绩披露带来的波动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
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