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湖书院深植古城文化沃土,以多元活动为笔、学术资源为墨,让读者感受阅读魅力,为城市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图①为东湖书院外貌。林洁松 摄

图②为东湖书院开展系列活动,为群众注入精神养分。通讯员 摄
□记者 陈星星 林文君 通讯员 李福明
俯身触摸千年文脉的温度,抬眸邂逅四时流转的诗意。在榕城区东湖之畔,揭阳东湖书院(岭南书院)(以下简称“东湖书院”)悄然伫立,这里既有水光潋滟的生态画卷,又有满室氤氲的墨香雅韵,让市民游客在游赏中感知文化,在品读中浸润心灵,于一方天地间尽享 “可游可学可沉浸”的多元文化之旅。
自去年4月23 日“世界读书日”正式揭牌试运营以来,东湖书院已走过一载春秋。这一年,东湖书院深植古城文化沃土,以多元活动为笔、学术资源为墨,在传承与创新之间不断沉淀积累,从初绽新蕊到馥郁芬芳,悄然蜕变为群众心中熠熠生辉的“宝藏”文化空间。
空间赋能,打造立体文化磁场
踏入东湖书院,古朴的牌匾便映入眼帘。这座占地 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空间,巧妙融合东、西书院与户外区域,依托潮汕古建特色,将其打造为“可游可学可沉浸”的文化综合体。
其中,东书院充分利用潮汕传统民居格局,精心构建起“9厅8展览”的立体展陈体系。揭阳古城建筑展厅、院士风采展等特色展,串联起城市记忆脉络;文创空间、品茗听书吧等,让文化体验更具烟火气息;书院内,超万册藏书涵盖理论提升、政治经济、社会人文、文学著作、儿童绘本等多个类别,让读者可以尽情沉浸于书海之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同时,东湖书院联合市地方志办公室打造地方文献收藏、地情展示、地情宣传、地情交流平台,为市民学习了解岭南历史和潮汕文化提供了好场所,逐步成为“书虫”们闲暇时提升自我、了解世界的好去处。
漫步于东湖书院,清风裹挟着湖畔草木的自然清香,与室内满架书卷的浓郁墨香悄然交融,如同一股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读者的精神世界。
“这里环境清幽,古色古香的潮汕民居韵味十足,功能也齐全。”带着孩子前来的陈女士一脸惬意,“一有空我就会带孩子过来,既能看书学习,眼睛看累了还能在公园里散步放松,对孩子视力也好,一举两得。”陈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来自揭东区第一初级中学的江家涵则兴奋地向记者分享道:“自从去年报名参加东湖书院‘书香满院,志愿同行’志愿服务项目,我就深深爱上了这里。”成为书院的“小讲解员”后,她彻底沉浸在书院清幽的书香氛围中。通过系统培训,全面了解书院的功能布局后,江家涵更是视这里为“宝地”。每逢假期,她便一头扎进书院的大讲堂、藏书阁,时而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时而热情地为参观游客讲解,乐此不疲。
品牌塑魂,激活城市文化基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东湖书院正以独特的文化实践,激活城市文化基因,为城市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在榕城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东湖书院成为了展现榕城风采的重要舞台。阶段来,东湖书院创新采用“活动育才+品牌宣讲+理论实践融合”模式,挖掘培育人才,为打响全市宣讲品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024年4月28日至30日,榕城区“心心向榕”聚力“百千万工程”主题演讲比赛在东湖书院火热举行。45名来自榕城各地各单位的参赛选手,以饱含深情的讲述,将榕城推进“百千万工程”进程中的身边人、身边景、身边事娓娓道来,生动展现党员干部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进程中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昂扬风貌。
这场比赛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人才的摇篮。赛后,一批优秀宣讲选手脱颖而出,各街道(镇)的黄榕琪、林义爽、史煜华,区直单位的郑立勇、黄鼎、许茹婷等宣讲员,凭借鲜活生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将“百千万工程”的累累硕果化作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他们活跃在各个舞台,为“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鼓劲助威,更为榕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文化惠民领域,东湖书院同样成绩斐然。
“朋友们,当我们翻开《论语》,就是与2500年前的自己对话;当我们捧起《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触摸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让我们以书为舟,载着孩子驶向精神的星辰大海,走上熠熠生光的大道……”4月20日下午,一场充满书香与温情的读书故事分享活动在东湖书院如期启幕。在“书香润德,阅见未来”活动现场,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获得者、榕城区新河初级中学德育主任黄克漫老师走上讲台,以生动的故事为引,深入分享阅读如何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养分,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独特积极作用,带领听众一同探寻书香浸润下的成长密码。
自运营以来,东湖书院已累计开展像 “书香润德,阅见未来” 这样主题鲜明的惠民活动达180场次。过去一年,榕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级文明单位与东湖书院互联共建,围绕讲好文明故事、文化故事、文脉故事、新人故事的发展目标,精心构建 “1+4” 特色活动矩阵。以“东湖大讲堂”为核心引擎,联动培育出“榕我有礼”“榕韵文承”“融榕书声”“东湖有戏” 四大文化品牌,打造出多元立体的文化体验空间。
从经典诵读、非遗体验,到知识讲座、亲子互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璀璨星河,不仅点亮市民文化生活,更让东湖书院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精神家园。其中,彩蛋绘制的缤纷创意、剪纸创作的精妙技艺、童趣绘画的天马行空、童谣传唱的欢快韵律,这些充满互动性与趣味性的特色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也让东湖书院成为市民周末进行亲子活动的热门打卡地。
学术深耕,搭建多元赋能平台
学术深耕与校地联动是东湖书院的另一大特色。
去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东湖书院正式揭牌试运营。当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孙昌麒麟带来《揭阳古城早期城市形态演化历程》专题讲座,为书院奠定深厚学术基调。
同年教师节,由 15 位来自各领域精英组成的山长团正式成立,通过“东湖大讲堂·山长讲坛系列”,开展家风传承、非遗技艺、潮语歌曲创作等多元主题课程,持续释放文化魅力。无论是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广东好人”陈楷锋分享家风传承之道,传递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还是非遗传承人林宝如现场演绎宋代点茶技艺,重现千年风雅;抑或是音乐创作人、青年歌手陈炜主讲“潮语歌曲作词分享”,畅谈歌词背后的文化底蕴……这些精彩纷呈的特色文化活动,正推动东湖书院逐步成长为揭阳的文化新地标。
与此同时,这一年来,东湖书院深化打造“书院+学院”共建模式,积极推动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优质项目和学术资源下沉书院,开展揭阳古城品牌营销、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旅游、民俗文化、茶文化、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课题。
据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设备处处长林秀玲介绍,揭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民俗文化。为此,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岭南书院开展6个共建项目,围绕古城民俗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策略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为古城文旅发展探索新路径。
“书院+学院”共建系列项目成果丰硕,截至4月15日,共开展了12场讲座、研学和展览活动,现已形成调研报告、文创作品、翻译资料等多样化成果,部分成果已落地应用,如灯光秀、展览等,为揭阳古城的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其中,“狮朝向阳”青狮视觉作品亮相古城春节灯光秀,成为文旅新亮点;“揭阳古城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项目扎根石鼓里古民居群,开发研学产品、编制旅行手册,并组织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主题研学,让传统文化浸润少年心田;“揭阳古城民俗文化英语翻译研究与实践”项目完成东湖书院功能室十大展板超 2.5 万字的翻译,推动了揭阳古城民俗文化的国际传播。
林秀玲表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与东湖书院在文创开发与数字体验、茶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研学旅游产品与沉浸式文化课堂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的双赢。
展望未来,东湖书院将继续围绕“1+4”活动品牌,致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把教育培训、研究交流、文化服务和培育新人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等功能与作用,推动书院在实现人民群众“两个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