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揭阳调研时,对揭西县棉湖镇广泛发动外出经商人员等社会力量,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推进街区改造提升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省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推广棉湖古镇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这场古街焕新的“百千万工程”实践中,王勇文这个名字被反复提起——这位从棉湖南门大街走出的企业家,慷慨捐资3000多万元支持南门大街改造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于斯长于斯奉献于斯”的赤子情怀。
人物速写

王勇文,1967年出生于揭西县棉湖镇。现为揭阳市慈善总会荣誉会长、京广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档案
京广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企业。总部及生产基地位于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558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10亿元。主要生产35 千伏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塑料电线电缆,阻燃、耐火电线电缆,矿物质绝缘电缆,架空绝缘电缆,高阻燃环保型家装电线等产品。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企业”“电线电缆A类企业”“湖南省AAA级质守信用企业”“湖南省知名商标品牌”等一系列荣誉。
四十载艰苦创业
从电缆推销员到业界传奇

京广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企业。

位于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京广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京广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1987年,不到20岁的王勇文背着几捆棉湖乡镇企业生产的电缆来到湖南。那时的他,口袋里仅揣着几十元路费,却怀揣着“闯出一片天”的雄心。
在长沙,王勇文白天跑工地、钻厂矿,夜晚睡仓库、啃馒头,靠着“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生意经,硬是将家乡的电缆产品打入湖南市场。他的朴实、勤劳、忠厚也让他收获了甜蜜的爱情——美丽的长沙姑娘龙山元嫁给了他,自此与他“并肩作战”。在王勇文、龙山元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1994年,在长沙建湘路,他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一间仅10余平方米的小门市。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他讲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夫妻俩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白天8点开店,一直到下午6点才关门。小店里的玻璃展柜,报纸铺上去就成为餐桌。晚上还经常往湘潭、株洲等地送货,我开车,我老婆搬货,晚上凌晨才能回来。回来后两个人就挤在80公分宽的铁床上睡觉。”因过于忙碌,一双儿女都是刚满一周岁就进入全托幼儿园,一谈起这个王勇文心里充满愧疚感:“当时为了事业,都没时间照顾两个孩子,都还不怎么会说话就都送去全托幼儿园,所以他们现在连我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幸好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很理解父母的不易。”
1999年,长沙南湖机电大市场建立,王勇文敏锐地捕捉到事业发展的契机,及早进驻市场并扩大经营,把门市从10多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并开始建立工厂,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格局。随着事业的发展,2006年,他创办了京广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事业腾飞之路。
历经近40年打拼,王勇文从一名推销员成长为京广线缆集团董事长,企业年营业额从百万元跃升至数亿元,产品从单一民用电线拓展到4000多种工业专用电缆,覆盖高铁、航天等领域。即便已是亿万富翁,他仍保持着“每月生活费仅2000元”的节俭习惯:与员工同吃食堂简餐,出差住快捷酒店,甚至蹲在路边摊解决三餐。但在公益事业上,他却从不吝啬——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扶危济困,至目前累计捐赠已超5000万元。
这份朴素与慷慨,源于父母“即使只能吃菜脯蘸酱油,在别人有困难时也要帮一把”的家风。王勇文家中兄弟姐妹8人,幼时全家靠父亲的炸豆干摊维持生计。“父母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更要花在人心上。”他感慨道,“如今我有能力了,自然要替他们继续行善。”良好家风代代传承,在他和妻子的教导下,一双儿女也都自强、努力、勤劳,与父母一样乐于助人。
斥巨资助力“百千万”
改造古街为乡愁铸魂
2024年,当揭西县委县政府、棉湖镇委镇政府提出改造南门大街的设想时,王勇文先生的想法与此不谋而合。这条全长800米的古街,不仅是王勇文儿时生活的摇篮,更是棉湖历史文化的缩影:青石板路串联起“南门街”“新埔内”“大街肚”“新灰埕”等四段街区,沿街分布名人故居、百年商铺,却因年久失修日渐破败。得知改造需3000万元资金后,王勇文与妻子仅商议一晚,二人一拍即合,果断决定:“捐!”
这并非一时冲动。此前两年,他多次考察家乡“百千万工程”项目,目睹解放路骑楼街蜕变为网红打卡点,更见证镇委、镇政府“办公用旧楼、资金投民生”的务实作风。2024年3月,他正式与政府签约,启动南门大街升级改造工程。工程由当地政府负责勘察设计以及质量监督,在沿街居民群众及商户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这位董事长便化身“工地总指挥”,每周从800公里外的湖南长沙返乡督战,雨天披雨衣巡查进度,深夜与工人讨论施工细节。为保留老街风貌,他力主“修旧如旧”:外立面采用传统灰塑工艺,电线管网全部入地,历史建筑聘请专家修复;为提升民生品质,他坚持加装智慧安防系统、改造公厕、疏通排水管网。“既要让游客觉得美,更要让街坊住得舒心。”他反复叮嘱施工队。
沿街商户的鼎力支持,更让他动容。很多商户主动腾出店面配合施工,为了工程进展更顺利,更有的商户还自愿暂停营业。“王总自己省吃俭用帮我们,我们怎能拖后腿?”大家纷纷表示。如今,南门大街已展现新颜:青砖灰瓦与骑楼廊柱相映,非遗文化展馆与网红茶饮店比邻,昔日的破旧古街重焕新机。
站在焕然一新的南门大街上,王勇文眼中满是期待:“这里和解放路形成了‘T’字形文旅商圈,游客逛完骑楼街,转角就能感受南门街的烟火气,必将形成新的网红打卡点和旅游热点,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千年古镇棉湖的商业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反哺桑梓不停步
擘画助力家乡发展的公益蓝图

棉湖南门大街古街焕新,成为网红打卡点。
走在南门大街上,每路过一处,王勇文都能讲述一段与之相关的故事。一路上,与王勇文打招呼、拉家常的街坊络绎不绝。甚至有的街坊一看到王勇文,便端着茶或者拿着点心迎上前来,如同见到亲人般。王勇文与街坊们的谈笑声,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根与叶的故事。随着年纪渐长,他对家乡的感情愈加深厚。
“不管一个人走得再远,赚再多钱,一定不能忘本。”面对未来,王勇文的承诺掷地有声:“捐建南门大街,这只是我助力家乡发展的开始。像南门大街升级改造工程一样,只要是实实在在促进家乡发展的好项目,我就乐意参与。”近期,获悉我市将聚力推进揭阳古城保育活化工作,王勇文已多次来到揭阳古城踏勘调研,希望下一步能为推进揭阳古城建设再做贡献。
年近花甲的王勇文心中有个愿景,过几年,待儿女顺利“接班”,他就得以“退休”。那时,他将全身心投入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中。他擘画了一个助力家乡发展的公益蓝图:在家乡物色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发动其他热心企业家一同投资、运营,项目的收益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家乡的持续支持。”王勇文说。
从“走出去”到“返回来”,王勇文用半生奋斗诠释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树起外出企业家反哺家乡的标杆。不仅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鲜活样本,更凝聚着千千万万如王勇文般的赤子之心——他们用情怀照亮故土,让乡愁真正化作发展的力量。
揭贤乡音
“作为从棉湖走出去的游子,我始终心怀故土桑梓情。近年来,家乡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产业动能加速释放,文旅融合亮点频现。在揭阳市各级党政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棉湖解放路、南门大街的蜕变,让老街焕发出新活力,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建设样板,彰显出发展的强劲后劲。
当前,揭阳正抢抓发展机遇,各项事业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尤其是揭阳古城的建设,这既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工程,更是提升家乡美誉度的关键之举。未来,我将继续以自己的力量助力揭阳建设,在古城保护开发、乡村产业升级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祝愿揭阳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阔步前行,我们这些在外游子也将坚守初心,与家乡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家乡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和美揭阳!
——王勇文
记者手记
一位“朴素老总”的反哺之路
初见王勇文先生,是在棉湖镇南门大街的改建现场。只见他戴着工程帽,笑容挂在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朴素衣着下是温和谦逊的气质。一路走着,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南门大街的建设情况。这位月生活费不足 2000 元的“朴素老总”,去年以来为哺育他长大的南门大街砸下 3000 多万元真金白银。
“我在这条街上生活了18年,这里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和情感,我肯定要把它建设好。”他亲自督战,奔波于湘粤之间,从图纸审定到建材挑选,从施工进度到细节雕琢,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直到灯笼亮起、老街焕新。
他对家乡的深情,还不仅仅体现在南门大街的建设上。闻知揭阳首个全程马拉松比赛举办,他带着夫人专程从湖南赶回揭阳参赛,为家乡加油鼓劲;他总说,至目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他的一双子女因自小在湖南长大,还没学会讲潮汕话,所以家乡一举办大型非遗文化活动,他便携家人回乡参与,让孩子们多体验家乡文化,培育孩子的家乡情怀;家乡有需要,他尽力参与,近几年来,捐资助学、修路便民、扶危济困、敬老孝老等家乡的公益事业,好事善事他做了一件又一件……
近期,揭阳古城的建设让他十分关注,时刻在谋划着下一步如何为古城的活化保育建设做贡献。当问及为何对家乡建设如此执着,他的回答质朴而坚定:“家乡养我长大,我理应为她梳妆。” 这份桑梓情,正是揭商精神最温暖的注脚。
总策划:姚丽璇
总统筹:郑名扬 江淑茹
袁惠亮 郭清海
吴 嘉 罗秋鹏
统 筹:吴群辉 陈自信
吴 燕 杨旭波
执 行:李 贤 陈子佳
林宝凤 卢旭锐
撰 稿:林宝凤
摄 影:郑楚藩 杨小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