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视运动养生在健康保健当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多功法,比如导引、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这些功法可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等,达到健身、保健、康养的作用。古代《黄帝内经》里面也提到“形劳而不倦”,这提示我们运动要适度,找适合自己的来进行练习。比如说,运动以后要进行一些呼吸的调整、吐纳以收敛阳气,防止阳气的耗散。这样做符合中医“动以生阳,静以养阴”的养生目的,起到调整阴阳的关键作用。那么,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强度要如何把握?怎样才能避免运动损伤呢?
运动强度该如何把握?
“大家现在比较喜欢走路,我个人建议走路还是要有度,一般30分钟到60分钟,步数6000~10000步比较合适。老年人的体能下降,30分钟~40分钟走4000~6000步,还可以分两段或者三段来走路,这样对身体是有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中心主任朱立国表示,慢跑单次运动量也不宜过大,3公里到5公里比较适宜,这样既活动了筋骨,促进了血液循环,又不至于过度劳累耗伤阳气。
关于运动强度方面,朱立国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一是要因人而异。比如阳气虚的人,要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来调节身体机能。通过这些运动的开合,来激发体内的阳气,使阳气能够得以升华。另外,阴虚、气虚这些人群不推荐太剧烈的运动,要以比较温和的散步为主,以调息养神,不要追求大汗淋漓。
二是运动当中要观察自己的身体信号,特别是呼吸。假如说运动当中出现呼吸急促,说话断断续续,这样就是过犹不及,有点过了,出汗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大汗会气随津泄。
三是要注意不能过于疲劳,运动起来没有度,做完之后腰酸腿疼,这样反倒适得其反。做完之后神清气爽,次日肌肉没有过度的反应和疲劳,这就是比较适宜的强度。
四是注意时间,锻炼时间以清晨为好,日出的时候阳气升发,这时候锻炼对阳气的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要避免夜间剧烈运动。
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朱立国建议大多数人选择中等强度为好。什么是中等强度运动?每个运动都有它的强度,可以参考心率。心率是(220-年龄)×60%,这个心率就是我们的下限,(220-年龄)×70%是上限。举个例子,比如30岁,保持在110多到130多的心率就是中等强度。
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中医认为,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与运动系统的关系密切。“筋喜柔不喜刚”,关节包括十二经筋都是依靠肝血充盈濡养来使局部韧带维持柔韧性,保证关节活动灵活协调、屈伸自如。
运动热身时,首先应该通过柔和的动作来舒展筋脉,促进肝血的输布,避免筋脉拘急。其次是要循序渐进,以柔克刚,筋具有柔韧性和弹性,所以我们要缓慢、柔和地进行热身,避免突然的暴力施压,那些刚性的力对韧带和软组织都会造成伤害。
朱立国提醒,热身要特别注意的是强度,以“微热、微汗、关节滑利”为度,若出现疼痛、僵硬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防止运动过度造成损伤。另外,在运动以后,要做一些舒缓的动作,比如关节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四肢的拍打等等,避免气血骤停形成瘀阻。这样从运动开始到结束,各个环节都保证了关节的活动度、灵活性。 姬 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