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
·深耕实干谋发展 多…
·文明“软实力”筑牢发…
·广东全力做好台风“丹…
·凝聚合力提升镇容村貌
·擘画城乡发展新图景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
·“减法”破壁垒,“加…
·台风“丹娜丝”来了,…
·天津开展防汛救援联合…
·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
·中缅泰将全面清剿电诈…
·小暑至,觅清凉
·无限山河热血中
·从日本教科书上的卢沟…
·暑期旅游升温
·甘将热血洒淞沪
·“正视错误、承认责任…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
·看房客增多,有证房源…
·开发商与专家眼中的“…
·今年来中国不动产“带…
·多地持续推进“收存转…
·老旧小区改造年度计划…
·“矿山”期待解锁“新…
·网络“伪专家”泛滥,…
·高冠与高帽
·惠来荔枝咏
·诗词二首
·时 空
·撒向万福湾的金种子
·荔湖之美
·彰显母爱的伟大和至高
·揭东英歌:面具背后的…
·考试作弊的实物
·第五部分 书法绘画(…
·车师后王国 国王加特…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高冠与高帽

时间:2025/7/7

  冠即帽子。在我国古代,冠是区别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古人认为冠居于首,故曰元服。冠在各个朝代还有一些别号,如周曰弁,殷曰冔,夏曰収。到了汉朝,冠又分为十个等级。天子戴的是九寸高的“通天冠”,太子戴的是七寸高的“远游冠”,依次而下,儒生是“进贤冠”,武士是“却敌冠”,舞士是“方山冠”等等。这些冠从规格到材料、装饰都有严格的区别。并透过这不同的高冠,体现不同的权力和身份。但是经过改朝换代,到了元代,高冠渐渐不甚吃香了。特别是到了明、清,一些混迹官场的政客,竟然把有形的高冠变成了无形的“高帽”,作为阿谀奉承的一种手段。

  清代文人俞樾就写过这样一个寓言:有个在京城做朝官的人被派到外地去当官,临行告别老师,老师说:“外官不易为,宜慎之。”那人说:“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则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老师听了很生气,那人说:“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老师听了转怒为喜。那人告别出来对别人说:“吾高帽一百,只存九十九矣!”寓言虽是游戏文字,却反映出当时某些人的心态。也许戴高帽比戴高冠更舒服,心理上更易被人们接受。于是,“高帽”由官场走向社会舞台,无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大都喜欢“高帽”,就连那位极至尊的皇帝老子也爱戴。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次,纪晓岚陪乾隆皇帝游大佛寺,他们来到天王殿,但见殿中一尊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正朝他们憨笑,乾隆觉得有趣,故意指着弥勒佛问道:“纪学士,此佛为何见朕微笑?”纪晓岚答道:“此乃佛见佛笑!”乾隆又问:“此话怎讲?”纪晓岚答道:“圣上乃当今活佛,今朝来到佛殿,故曰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喜不自禁。纪晓岚送出的这一顶闪着佛光的“高帽”,自然而然就达到了阿谀奉承的目的。

  阎泽川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