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集体上涨,沪指重返3600点上方。截至收盘,沪指涨0.96%,收报3617.60点;深证成指涨0.59%,收报11106.96点;创业板指涨0.39%,收报2343.3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5961亿元,较前一日放量975亿元。
行业板块多数收涨,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塑料制品、保险、汽车零部件、银行、交运设备、风电设备板块涨幅居前,中药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3900只,近70只股票涨停。PEEK材料概念股集体爆发,中欣氟材涨停。银行股震荡走强,农业银行续创历史新高。算力硬件股表现活跃,长飞光纤涨停。下跌方面,医药股展开调整,奇正藏药跌停。
行业资金方面,截至收盘,通信设备、消费电子、银行等净流入排名靠前,其中通信设备净流入23.25亿元。
净流出方面,化学制药、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等净流出排名靠前,其中化学制药净流出35.83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银河证券表示,海内外多个重要事件相继落地,叠加市场此前已经历一段时间上涨,短期市场波动或加大。不过从市场活跃度来看,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为市场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成交量若能逐渐收缩,且指数企稳,则短期不用过度担忧。中期,市场稳步上行的趋势不变。操作层面,8月份在政策空窗期和中报集中披露期,资金可能尝试把握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业绩预期处于空窗期,且业绩链在预告阶段已完成部分博弈,所以8月市场或为局部热点轮动行情,大概率还会发酵一些边缘概念,对追高操作要适当谨慎。中期,对逻辑成立的方向,比如政策持续聚焦的反内卷方向、政策刺激与产业链景气度提升的医药方向、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的科技方向依然值得关注。如果短期持续回调,则机会或大于风险,可适当低吸。
申万宏源表示,8月市场回归震荡市,9月前可能还有上涨波段。中期观点不变,时间是牛市的朋友,核心是时间是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流入A股的朋友。维持四季度好于三季度、2026年会更好的判断。配置方面,9月前可关注自主可控和国防军工的脉冲机会,哑铃型策略(高股息、微盘股)可能迎来反弹。反内卷是后续上行催化的主要来源,中游制造反内卷长期改善盈利能力,但短期推动有阻力。继续提示潜在牛市最终大概率是科技牛。
兴业证券表示,本轮市场的上涨并不在于宏观经济预期的上修,背后更重要的是政策托底下,新动能的持续显现,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增量资金入市不断形成合力。因此,支撑此前市场上涨的三个核心逻辑:政策底线思维、新动能亮点涌现、增量资金入市,均未出现任何变化。并且,后续依然有较多提振市场信心的潜在催化,新一轮行情随时可能启动。
中信证券认为,整体来看,行情的定位决定了主导资金的行为,资金的行为决定了上涨的行业结构及模式。历史上增量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中,领涨行业大都是持续集中,而不是高切低轮动;背后的本质是资金对效率的追逐,更倾向于高共识品种,而非在低位品种里“蹲变化”。7月的行情演绎也验证了这一点,行业逐步向趋势性品种聚焦,而高切低模式效率偏低;近期增量流动性边际上有所放缓,行情需要降温才能行稳致远。行业方面,目前重点关注的依然聚焦在AI、创新药、资源、恒科以及科创板。
国泰海通表示,展望后市,股指还有新高,歇脚调整期提高中国仓位。4月7日至今,上证指数涨近600点。尽管如此,市场分歧依旧很大。客观上过去多年,经济转型阵痛与无风险收益偏高,影响股市表现与入市意愿。但形势压力如今已然是共识,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也应看到中国转型步伐加快,创新持续涌现;长期利率破2后,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围绕提高投资者回报,资本市场改革纵深提速,“转型牛”得以确立。展望后市股指还有新高。中国股市“转型牛”的关键动力有三:一是经济转型和新兴业态初露峥嵘;二是无风险利率的系统性下沉;三是提高投资者回报的制度改革。配置方面,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金融是黑马。股市的理论和实际相统一,贴现率下降,讲得出长期逻辑的公司有机会,讲不出长期逻辑的公司机会并不显性。
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