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春
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显著困难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表现出学习态度消极、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如何改善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大单元教学对数学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为改善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点整合为较大的教学单元,进行系统化、整体性教学的模式。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整合知识、建立联系的平台。认知负荷理论则指出,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
大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它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
数学学困生通常表现出以下学习特点:基础知识薄弱,概念理解不清晰;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单一;数学思维能力较差,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学习动机低下,自我效能感弱。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诸多困难,进而影响其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表现为对数学感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等。而数学学困生往往对数学持消极态度,表现为焦虑、回避甚至厌恶数学学习。这种消极态度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学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个循环?关键在于改变学习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我能学会”。
三、大单元教学对数学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机制
大单元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首先,它降低了认知难度。通过整合知识点,减少零散信息的记忆负担,使学习内容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门槛。
其次,大单元教学增强了学习信心。完整的学习单元和清晰的知识脉络帮助学困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当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时,会获得成功体验,进而增强学习信心。
此外,大单元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大单元中,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收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结果。学困生发现自己能用数学解决真实问题,学习动力自然提升。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困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四、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建议
针对数学学困生,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应注意以下策略:首先,合理设计教学单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当的单元主题和内容范围,确保单元难度适中,结构清晰。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讲解、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注意为学困生提供适当的支架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学习内容。
再次,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进步而非分数。采用成长档案,记录学困生的每一次突破,比如:“上周还不会解方程,今天能独立完成一道题了!” 减少横向比较(“别人考 90 分,你才 60 分”),多强调纵向进步(“你比上次提高了 10 分!”)。
最后,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营造安全、包容的课堂氛围,减轻学困生的学习焦虑。
五、结论
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改善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为数学教学,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