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深耕专业赛道 壮大…
·以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古…
·首日活动精彩纷呈
·晓翠路周边环境焕新颜
·揭阳市“‘百千万工程…
·铭记华侨抗战功勋 …
·为企业发展筑牢风险防…
·瓷砖成品交付面临四大…
·轻盈利落的现代空间
·增长延续增速放缓 消…
·低端拼价格,高端拼场…
·大单元教学对数学学困…
·潮汕乡土资源在幼儿自…
·夜市烟火里的蚝味
·父亲的房子
·尝试让生活变得简单,…
·带一株植物回家
·山水与美食的邂逅
·人间有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山水与美食的邂逅

时间:2025/8/16

方 华 摄

张晓峰

  网上认识了一位柳州的文友,她特别爱发朋友圈。有一天,她发了几张漫步河畔的照片,真的是青山如染、清水如带。我问她这江的名字,她说是柳江,柳州就是以此江得名的。柳江、柳州、柳宗元、柳树,让我这个爱柳的人艳羡不已。她说,那就来呗,于是我就跟团去了柳州。

  初到柳州,便被这座城的山水画卷所吸引。柳江如玉带般穿城而过,两岸青山如黛,马鞍山与鱼峰山遥相呼应。清晨登临马鞍山观景台,薄雾中的城市轮廓与蜿蜒江水构成水墨丹青,令人屏息。远处二十四峰如黛色屏风环抱城池,柳江自群峰夹缝中蜿蜒而出,将城市北部半岛绕成古籍记载的“玉壶”。乘船溯柳江而上,两岸工厂的银色管道与垂钓者的竹竿奇异地并行。穿山而过的游船突然驶入溶洞,钟乳石在彩灯下化作龙宫玉柱,而洞口豁然开朗处,文惠桥的钢铁弧线正切割着漫天霞光。

  蟠龙山的石阶被阳光照得发亮,拾级而上,宝塔的铜铃随风轻响,惊起一群白颈山雀。半山腰的观景亭恰可俯瞰柳江大拐弯——碧绿的江水在此陡然折转,倒映着对岸工业园区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的几何线条与喀斯特峰丛的天然曲线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正午的阳光将江面锻成青铜镜面,游船犁开的浪痕如同细密篆刻,远处永济风雨桥的侗族檐角从水杉林梢探出,恍若漂浮的楼阁。

  到柳州,不能不寻味。柳州的味道藏在街头巷尾。清晨的青云菜市人声鼎沸,五色糯米饭泛着竹叶清香,露水汤圆在锅中翻滚,戴斗笠的壮家阿婆正用竹刀剖开黄澄澄的柚子。我跟着本地人排队买糯米饭团,蒸笼掀开的刹那,水雾中浮现远处喀斯特山峰的轮廓,恍若水墨画里未干的笔触。正午时分,寻一家老字号螺蛳粉店,酸笋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配着酥脆的腐竹和红亮辣油,这一碗“臭”得酣畅淋漓。傍晚的窑埠古镇灯火渐起,在青石板路上捧一碗木薯羹,清甜滋味恰似柳州人温润的性情。

  去柳州,不能不去拜谒柳宗元。柳州人深爱着这位给柳州带来巨大声誉的唐代文人,建了一座柳侯祠来纪念他。拂晓的祠院,松柏与石碑互为注解。康熙年间的铭文已漫漶如雾,唯有那尊石像的眉间沟壑,仍刻着“馆我于罗池”的遗愿。中庭的脚步声在回廊折返,从韩愈的祭文踩进苏轼的笔锋,最终迷失在“魂归河东”的匾额之下。离城前在柳侯祠拾得半阕残碑,韩愈笔下“岭树重遮千里目”的苍茫,如今已化作滨江步道旁跳舞老人的蓝牙音箱声。工业文明的铿锵与山水诗的清雅,在这座城市血脉里交融得如此熨帖。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