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茂生
高中新班主任面对陌生学生与繁杂事务,常既兴奋忐忑又手足无措。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个性鲜明且求知欲强,新教师首要任务是管好班级、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作为有多年经验的教师,我建议新教师用清单式管理班级,以下分享经验,希望能助力新教师轻松上手,高效管理班级。
一、构建班级领导团队
(一)民主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学期初,班主任可组织班干部竞选活动,采用“学生自荐与同伴推荐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鼓励具备领导才能、满怀服务热情的学生主动参与。竞选过程中,需着重强调责任感与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班干部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责任的担当。
(二)明确职责,制定清单
确定班干部人选后,需根据各岗位的具体职能,详细列出职责范围与工作内容,形成清晰的《班干部职责清单》。例如:班长负责全面协调班级日常事务;学习委员牵头组织日常学习活动;卫生委员负责监督班级卫生清扫、维护环境整洁等。让每位班干部明确自身职责,严格按清单要求开展工作。
二、制定并实施班规
(一)全员参与班规制定
班规是班级有序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制定过程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主动贡献见解与建议。可在班级会议上组织分组讨论,收集学生对“班级纪律、学习氛围、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意见,汇总后形成班规初稿。
(二)细化班规,形成体系
班规初稿完成后,需结合班级的“学习要求、纪律准则、卫生标准、礼仪规范”等维度进行修改完善,明确对应的奖惩细则,最终形成一套科学严谨、可落地的班级规章制度体系。
(三)定期评估与调整
班规执行过程中,需及时总结并适度调整,以适配班级管理的动态需求。例如:每月召开一次班会,收集学生对班规的反馈意见,针对其中“不合理条款”或“已不适应当前班级状况的内容”进行修订,确保班规始终贴合班级实际需求与发展方向。
三、设定班级目标与计划
(一)制定学习与发展目标
学期初,可引导学生明确成长方向:通过集体讨论,按 “短期(如月度小目标)、中期(如期中/期末目标)、长期(如学期整体目标)”三个维度确立班级共同学习目标;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内容可涵盖“学习习惯养成(如每日错题整理)、兴趣爱好培养(如加入学科社团)”等。
(二)实施学习互助计划
第一次月考结束后,可根据学生各学科的“优势领域与薄弱环节”进行分组结对,组建学习互助小组。教师需协助各小组制定《学习互助清单》(明确互助内容、时间安排、分工职责),定期听取小组成果汇报;对进步明显的小组,要及时公开表扬,并将其互助经验在班级推广,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学习。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管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思想认知、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班级管理需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如课后答疑安排、基础知识点补强计划);对于学习能力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供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如学科竞赛资料、课外阅读书单),并布置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课题研究、项目式学习)。
四、加强家校合作
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是每位家长关注的重点。教师可每周在家长群中,全面、准确地反馈班级整体情况,重点表扬表现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若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等问题,需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深度、有效的家校合作凝聚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复杂且精细,对新老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通过“构建班级领导团队、制定并实施班规、设定班级目标与计划、加强家校合作”等举措,新老师能逐步掌握班级管理的技巧与方法,营造积极奋进、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让班级更具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