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领航定向驾驭发展全局
·习近平出席全球妇女峰…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数字桥梁”助力提升…
·书写和美新画卷 绘…
·159家揭阳企业将亮…
·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百…
·铆足干劲推动“百千万…
·清洁海滩 守护蔚蓝
·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
·逆势向上!中国外贸增…
·需求保持扩张 微观…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
·中方发布关于稀土等相…
·中国“夸父”又有新跨…
·人工智能在初中数学教…
·跨学科融合下的小学数…
·多家银行落地首批跨境…
·筑牢校园金融安全防线
·烟草云贷及裕农快贷
·中国银行为绿色低碳转…
·借力资金流信息平台破…
·创业板指跌逾1% …
·电子、机械设备等板块…
·逾180万游客探寻“…
·游客数量突破54万人…
·吸引游客13.85万…
·假日文旅“热” 展现…
·国庆中秋假期里的文旅…
·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爱…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
·《少年读杜甫》
·清单引领,助力高中新…
·辉
·南瓜饼里的秋与念
·学生防蚊灭蚊实用指南
·百年碑刻记录乡村治水…
·续写揭阳渔湖的民间记…
·第七部分 其他(4…
·南凉国镇北将军和俱姓
·胡天民:笔走龙蛇九十…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51)
胡天民:笔走龙蛇九十载,山水墨韵写人生

时间:2025/10/14

  九十载人生之路,一位偏居粤东一隅的画家,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融入血脉,用沉实老到的笔法构筑起一个浑厚华滋的艺术世界,而他于88岁高龄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个人中国画展览,惊艳了整个艺术界。这位画家就是胡天民(1932~2022),一位出生于潮州书香世家、成长于揭阳文化沃土,通《周易》、善诗词、明医道的艺术奇才。

  2025年秋,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在胡天民学生的陪伴下,循着他在揭阳的成长轨迹,走进了他丰盈的艺术人生,了解这位岭南隐逸大家的笔墨春秋。

  □记者 潘彬彬

  书香启程,名师启蒙

胡天民(1932~2022)。

  胡天民,笔名可达,1932年出生于潮州一个书香之家。潮州古城,文脉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幼,胡天民便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加上其父亲是潮州一代名医,家中书画收藏宏富,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他从小对书画艺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艺术启蒙阶段,胡天民有幸得到潮汕名家佃介眉、王显诏两位先生的指导。这两位老师不仅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都秉持着传统文人“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理念:佃介眉技艺得力于传统而不为其所囿,风格粗豪飘逸;王显诏则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启蒙,为胡天民日后多元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50年代,胡天民因工作调动来到揭阳,认识了揭阳本土书画家林德芝(可回看本系列第246站),两人品性相近,又惺惺相惜,遂成为艺界知己。经林德芝引荐,胡天民又结识了郭笃士(可回看本系列第9站)、白丁、林受益(可回看本系列第225站)等诸位名家,在他们的深刻影响下,书画技艺日渐精进。此外,在邱陶峰的牵线下,胡天民获得贺天健山水画的课徒稿,这份珍贵的画稿,不仅为他提供了系统的笔墨范本,更成为其艺术道路上的关键机缘。从此,胡天民漫漫一生与丹青结下不解之缘。

  胡天民为人聪慧好学,对书画可谓达到“痴迷”的境界,在揭阳工作生活之时,每每回到潮州,总会跑到老师佃介眉家中,向老师讨教学习,一待就是大半天,因而还被其母亲戏谑说:“不知道是回家探亲还是来学习进修的。”

  也正是有着这样深厚的家学底蕴,加上名师的悉心指导以及个人的奋进努力,才为胡天民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也塑造了他淡泊名利、潜心艺道的品格。

  多艺齐修,融会贯通

  胡天民的艺术人生道路独特而丰富,他在揭阳工作生活期间,不断深化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综合修养。中年时期,胡天民继承家道医业,精研医理,并长期在揭阳从事医务工作,曾担任揭阳市卫生学校校长、高级讲师。在工作之余,他又勤修诗文,默耘书画,同时还通晓《周易》,可谓“全面开花”,在多个维度上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作为书画家,胡天民的艺术根系深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诗、书、画、印修养全面,且均达到相当高度。其山水画作,并非单一风格的重复,而是在深得黄宾虹“浑厚华滋”笔墨精髓的基础上,融汇己意,形成沉实老到、浓黑透亮的独特风貌,实现了从“承袭”到“绽放”的升华。尤其是在文革时期,胡天民赋闲在家,但并不妄自菲薄,而是有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豁达心境,退回到书斋画案之前,韬光养晦,更深入地沉潜于传统经典之中,与古人对话,锤炼笔法,参悟画理,在精神的狂野中为自己“积墨”,使书画两艺跃上一个新的境界。

  “易基乾坤”“阴阳为道”“医者,易也、意也、艺也”……自古医、艺、易相通,皆直指天地道心、人的身心。胡天民绝非困守于书斋之中的书画家,他有着独特的文人气韵,是一位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精通《周易》,善于诗词,明晓医道,并以医道养心性(理性、沉静、仁爱),以易学术通道(阴阳、变化、平衡),最终将这些不同领域的修养都灌注汇聚于自身的艺道之中,使其艺术创作超越了技术层面,充满了幽旷的意境和古雅的文气。

  书画特色,自有我在

云间烟火是人家。胡天民 作

浅深山色有人传。胡天民 作

山自苍浑水自清。胡天民 作

春江万里长。胡天民 作

半壁一盏对联。胡天民 作

百年四海对联。胡天民 作

  胡天民在诗词、书法、绘画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其山水画作尤为知名,笔法程式沉实老到,墨色浓重苍茫,气韵雄浑朴厚,文气古意逼人,卓然脱俗,不愧有大家气象。

  胡天民的绘画深得龚半千、黄宾虹用墨之精髓,又得傅抱石用笔之神,可谓雄健浑厚、酣畅淋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关注时代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美术评论家刘三齐曾评价:“打开胡天民先生的画集,眼前一阵‘浓黑透亮’,正所谓‘浑厚华滋’,笔意墨气俱足,一股现代山水国画巨擘黄宾虹的笔墨意韵、气息格调扑面而来。”

  胡天民自己的诗题也同样揭示了他的艺术追求:“我与宾翁同一癖,墨团团里见流岚。”以黄宾虹画风和理念为高标而坚守、践行,是胡天民基于对传统文化及山水画宗脉深刻见识的自信表现。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胡天民能在革新浪潮面前保持清醒,始终坚守民族优秀传统,与先贤为邻,学传统而不囿成法,汰陋存雅,取精用宏。

  胡天民还从大自然中搜索画稿,师造化而中得心源,借古写新。他作品中的崇岭峻石、密林山道、滩流涧水、茅舍跨桥……都是从自然中写生而得,再经由他的重新组合、建构,呈现出一种宏大丰富、饱满繁复的图景。他每作画,立意在先,下笔豪健,其积墨点染,干湿浓淡,相破相生,如此反复,多至几十遍,使画面浑厚华滋,光洁不腻,近乎化境。

  胡天民善作题画诗,将文学意境融入画境。他的书法多得“颜”法,笔重气正,力透纸背,圆壮敦实。其山水骨法贯通,勾勒皴擦,点线面体,厚积复染,疏密、虚实、浓淡、轻重结合互用,朴实沉雄,苍茫厚重,浑然一体,自有其独特魅力。

  九旬不懈,笔墨长青

胡天民生前在创作的场景。资料图片

胡天民故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榕城区新兴街道新兴南社区滨江新村胡天民故居。阿 龙 摄

  数十年来,胡天民将全部心力投注于对笔墨本身的探索与锤炼,沉浸在“浑厚华滋”的美学世界中,将艺术融入生命,他淡泊名利,不断追求书画艺术的至高境界。正是胡天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守,让其作品有着蓬勃向上的艺术生命力,即使他长期偏居岭南一隅,但他的艺术成就最终获得了全国范围的认可。

  2015年,胡天民入选了《辉煌广东65年(人物卷)》,该书记载了广东省各条战线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他的作品还曾被《中国国际航空》杂志选登,意味着其艺术影响已超越专业圈子,走向更广泛的公众视野。

  2019年4月13日,“胡天民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是《荣宝斋》期刊编辑部主办的“推荐艺术家”系列展览之一,旨在推介当代优秀艺术家。展览开幕式和研讨会由《荣宝斋》期刊主编徐鼎一主持,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吴洪亮等艺术界权威人士纷纷到场。

  刘曦林在观看胡天民原作后激动地表示,胡天民的山水画达到了“浑厚华滋”的境界,他感慨道:“胡天民先生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笔墨、修养带到了今天。”吴洪亮则指出,胡天民的作品让他意识到岭东地区有着大片艺术天地,这里的文化底蕴需要重新研究和思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使到了耄耋之年,胡天民也一直坚守艺道,创作不辍,先后创作了《一片云帆自东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峰峰看不足》等多件构图严谨、笔墨老辣、气魄雄浑的山水作品,展现他旺盛的创作力和对艺术不变的热爱与追求。

  艺术传承,启迪后学

1985年揭阳县首届书法协会成立时留影(前排左三为胡天民)。资料图片

胡天民与书画家佘惠文(左一)、蔡叔庸(右二)、陈锦雄(右一)聚会。  资料图片

  胡天民曾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揭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还担任揭阳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揭阳市周易研究会主席、揭阳市画院和揭阳职业技术学院顾问等职务,在多个领域影响深远。他不仅潜心于艺术创作,不断探索和精进个人技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还十分重视艺术传承与发展,胸怀提携后学的热忱,经常鼓励爱好书画艺术的年轻人,为他们指点迷津,是众多后学艺术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基于胡天民与林德芝之间深厚的艺术情谊,林德芝儿子林恺自小便在两位名家的交往中深受熏陶,他亲眼见证了父亲和胡天民对艺术同样的执着与热爱,聆听他们关于笔墨的探讨,这段情谊,不仅连接了两代艺术家,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林恺的艺术道路。1982年,林恺就曾与胡天民等8位老书法家一同举办书法联展,这既是艺缘,也体现了胡天民等前辈对后辈的提携关怀。林恺表示,胡天民是揭阳乃至潮汕地区诗书画全面修养的艺术家,后人应该学习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精神,勇攀艺术的高峰。

  胡天民学生杨楚雄回忆起与老师的点点滴滴,无不感慨于老师的无私教导和如春风化雨般的温暖鼓励,展现了老师作为教育者那份深植于人性温暖的育人智慧。杨楚雄告诉记者,在艺术探索漫长而孤独的道路上,学子面临的不仅是技法的瓶颈,更是信心的动摇,而胡天民老师无论面对的是谁,只要对方有心求教,即使画技稚嫩,老师也多是鼓励之语,再将对方画作中不足之处娓娓道来,耐心讲解,直至对方领悟,正是老师的温暖鼓励,为喜欢艺术的年轻一代注入最珍贵的精神力量。“老师赠予学生的,不仅是笔墨技巧,更是为艺为人的根本,他那句‘为学须笃实,传统不可违’的箴言,是其艺术人生的核心理念,他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给予他们超越技法的精神抚慰,希望让他们的从艺之路能够更加坚定。”

  2022年底,胡天民与世长辞,但他笔下那片“浑厚华滋”的山水,却已成为不朽的风景。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里,他未曾追逐喧哗的潮流,只是沉静地、笃定地在自己认准的传统正脉中深耕,最终将人生淬炼成了一件最完整的艺术品,他所留下的丰富画作和艺术精神,也将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后来者的艺术之路。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