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东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共绘城乡融合发展“实景画”。林碧鸿 摄
本报讯 (记者 黄 蕾 何小妍 特约记者 李创新) 今年以来,揭东区锚定市委“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攻坚战目标,聚焦产业经济增动能、城市功能提品质、风貌提升焕新颜、社会发动汇合力四方面工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聚焦产业经济增动能
揭东区紧扣市委“三抓两干一加快”工作要求,坚持制造业当家,奋力推动三产并举,充分发挥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为市委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发展格局贡献揭东力量。
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双有双心”工程,新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35.51亿元,新开工项目55个、累计完成投资10.15亿元,新投产项目26个、税收贡献1600万元。抓实用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储备工业用地、产业用地出让“三本台账”,谋划园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36个、总投资20.66亿元,完成土地征收储备5宗、面积411亩;出让土地476亩、出让金额2.254亿元。
与此同时,立足全区三大工业园区打造10个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建强五金机电、食品饮料、精密制造等规模优势突出、配套能力较强的传统产业集群,并着力打造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两大生产性服务业“新引擎”,全区共有4个产业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今年1至7月份,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35.56亿元,增长16.2%;玉湖冷链农产品交易中心蔬菜区开始试营业,进一步将揭东7个“粤字号”、12个“揭农尚品”农业品牌推向全国;格力粤东销售及配送中心项目顺利投产;燕塘乳业粤东日产600吨加工项目开工;成功引进海耀公司建设打造综合型高质量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有14家企业签约进驻。
聚焦城市功能提品质
揭东区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结合自身资源与风格,大力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持续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构建“外联内通”交通网络。谋划推动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进入专项债项目库41个,总投资超60亿元。群众翘首以盼20多年的新亨大道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打通新亨电商物流发展“主动脉”;埔田互通立交连接线揭东区段已拆除92.63%;临江北路西延线项目已于9月底动工。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全力申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撤并“麻雀学校”24所,打造新优质幼儿园、小学、初中各4所及新优质普通高中2所,建成6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3家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标准实现全覆盖。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完成曲溪敬老院升级改造,设立8家“长者饭堂”。
聚焦风貌提升焕新颜
揭东区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利用央企助力有利契机,久久为功推进城乡环境风貌提升,大力推动人居环境及风貌短板实现较大转变。
阶段来,揭东区谋划实施10条交通主干道联镇带村成片整治提升风貌带项目,总投资5.82亿元,提升156.7公里,累计完成清拆6823间、农房风貌提升4180栋、“三线”整治58公里,辖内“四沿”风貌实现全面提升。
推动“5+41”典型镇村建设,以第二批典型镇村评定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完成“七个一”建设项目优化提升;谋划8.9亿元的典型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成功进入专项债项目库,13个镇(街)今年均新谋划一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同时,深入推进绿化美化,全区乡村完成植树超16万株,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四小园”2366个,打造乡村生态“微景观”。完成502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
聚焦社会发动汇合力
揭东区健全三级书记抓、区挂钩领导督查、上下协同干的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带头干,企业、乡亲、群众等社会力量看齐跟进,逐步形成社会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揭东区接受捐赠约6000万元,共计助力“百千万工程”103项,特别是在开展“四沿”整治过程中,涌现出企业让地促建、群众未拿到拆迁款先配合拆迁、自发为风貌带建设工人送清凉等感人事例。此外,采取“微利+公益”模式深化与助力央企合作,梳理谋划近百亿元微利性项目清单,打牢合作基础。启动“双百行动”共建项目13个;深化莞城-揭东对口新型帮扶协作机制,11个帮扶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接下来,揭东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通过狠抓产业发展、镇村建设、改革赋能、社会力量参与,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
——狠抓产业发展。以“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高铁揭阳站(锡场)、军埔电商圈快递物流企业,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片区食品工业园;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五金不锈钢、食品饮料、注塑日用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玉湖冷链、中国邮政等物流产业以及海兴之家、康美日用等跨境电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狠抓镇村建设。加快完成10条主干道风貌带建设,全面摸底、系统抓好“拔杆、拆围、增绿”三项工作,并积极谋划一批专项债项目,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向全域拓展。因地制宜提升重要节点,推动揭阳高铁站前风貌提升、玉都大道下沉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颜值和品质。做实做强三批典型镇、村培育工作,推动剩余8个镇(街)按照典型镇“1479”培育标准谋划建设,尽快实现典型镇全覆盖。
——狠抓改革赋能。突出“经验有推广”要求,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坚,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县域国企投融资机制改革,争取创出揭东经验。
——狠抓社会力量参与。用好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的工作机制,推动项目“投建营”一体化,促进微利性项目加快落地、公益性项目压茬推进,形成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同时,引导群众参与,汇聚乡亲力量,进一步健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工作体系,用美好前景感召群众,用共同利益联结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