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龙
在榕城区焕然一新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室内,一场关于立法联系工作的交流座谈会落下帷幕。作为全市唯一的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榕城区人大常委会以“连心桥”之姿,架起民意与立法的通道,书写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篇章。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工作深入基层的“触角”,更是民意汇聚的“前哨”。榕城区人大常委会深知其重要性,将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统筹推进。他们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立法联系网络,56名立法联络员与56名信息员来自各行各业,形成网格化工作体系,成为打通立法征询“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在东泮村,这个典型的城中村连接着市民与原住村民,立法联络单位设立后,超过1.6万居住人口的民意诉求得以高效汇聚,基层声音传进立法机构。这背后,是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双向发力,他们对标省级标准,对办公及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同时探索机制创新,构建起科学、广泛的工作机制。此外,他们还“走出去”学习先进做法,“带回来”优化本地实践,持续提升立法联系工作的专业水准与实效层次。
立法联系点不仅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实起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法规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做精做实意见征集与转化的大文章。面对省人大常委会交付的立法征求意见任务,他们灵活运用发函、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倾听各界声音。近3年来,该联系点已累计为106部省、市制订的法规草案征集到意见建议428条,其中4条被省采纳,4条被市采纳,为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提供了扎实的民意基础。《揭阳古城保护条例》《揭阳市市容管理条例》《揭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等一批民生法规,正是在这样的机制推动下顺利出台。《揭阳市市容管理条例》系统构建责任区制度,明确公共区域管理标准,推动市容管理与基层治理协同联动;《揭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则聚焦物业管理难题,创新“党建+物业”机制,规范业主自治行为,支持充电设施等民生配套建设。而《揭阳古城保护条例》的出台,更是基层声音转化为法治成果的生动例证,它明确揭阳古城1.25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范围,通过分区管控、分级保护等机制,将古城保护从行政推动升级为法治保障,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并未止步于此,他们持续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外延的拓展,将其有机嵌入法治宣传、执法监督、代表履职等工作链条,显著提升了平台能级。今年6月,炮台镇炮台社区一场以“法润榕城连心桥,代表联户汇民声”为主题的活动,成为榕城人大推动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活动现场,法治宣传、咨询答疑、有奖问答与意见征集等环节环环相扣,法律法规被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真正送到了群众手中、传进了百姓心里。在《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与区妇联协同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多种方式,面对面倾听各行各业妇女的真实诉求,为省级修法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
如今的榕城基层立法联系点,已从最初的意见“收集站”,升级为集法治宣传、代表履职、民意汇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它就像一座坚实的“连心桥”,连接着立法机关与基层群众,让民意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它又像一个敏锐的“前哨站”,及时捕捉基层的声音和需求,为立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建立优化工作机制,擦亮立法联系点品牌,让立法“直通车”装载更丰沛的民意,推动法律法规更多更真实体现人民意志,为民主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