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叠加疫情,居家将成常态,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日常防护和居家安全,更要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林 莉
放寒假了,这本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但疫情之下,居家将成假期生活的常态,却让孩子们开心不起来。孩子们对疫情的担心、出门戴口罩、聚会聚餐少、不能去人多密集的地方……这容易让孩子们出现恐慌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沮丧无聊、叛逆不听话、饮食作息不规律等情况。这些问题如未得到及时恰当处理,容易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影响,这令既要忍受归笼“神兽”的折腾又要确保孩子身心健康的家长发愁。对此,专业人士认为,放假叠加疫情,居家将成常态,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日常防护和居家安全,更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居家学习和生活状态令家长担忧
“最近因受疫情影响,我居家办公,孩子也放假在家,每次在办公时孩子总是过来问这问那,工作不断被打断,甚至在开视频会议期间因孩子在家闹腾而不得不暂停,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前段时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因为孩子自控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拖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也很低,我们几乎天天因网课与孩子起争执,有时还闹得‘鸡飞狗跳’。”家长刘女士无奈地说,寒假假期才刚刚开始,受疫情影响较长时间居家学习和生活,打乱了固有的生活状态和节奏,无论是对于她还是孩子来说,可能在这个阶段更容易产生一些焦虑、烦躁的情绪,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都会变得比较紧张,这使她深感担忧。
跟刘女士一样为孩子居家学习和生活而担忧的王先生说:“我孩子已经上八年级,从前一周居家上网课到这几天放假在家,都不让人省心。前天晚上我在给孩子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充电时,发现孩子使用这些电子产品时大多是用于玩游戏和观看短视频,用于学习的却很少,这让我非常着急。孩子居家学习状态不稳定,上网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挨批时还常常顶撞我,真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不仅没办法学习而且沉迷网络。”王先生说,居家学习和生活状态让孩子几乎没有外出活动、缺少玩伴,孩子觉得很孤独很无聊,在家老发脾气,这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面对孩子这些问题,他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
其实,因疫情居家而心理不稳定的孩子还不少,这些孩子因学习和生活方式改变、亲子冲突频繁、学习效率低、人际交往受限等而产生孤独感、易怒、烦躁不安、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而家长担忧的是不懂得该如何给孩子做好心理调适,才能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并做好引导
孩子居家上网课或放假居家学习,家长该如何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呢?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不论是居家上网课还是放假居家学习,跟家长的接触会更频繁、更紧密,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家长要营造舒适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亲密、依赖、信任的亲子关系,并尊重孩子,凡事跟孩子多商量、少强硬管制;家长要从内心真正相信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耐心倾听、不评判、少建议、多接纳,更不能横加指责,不用“你怎么能……”而是用“你可以……”的句式,少量而精炼地给出建议,避免总对孩子说“不行”、“不准碰”、“不许动”或冲突等,而要与孩子充分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情绪以及想法,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包括能够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但要更加侧重给予孩子的“心理支持”,这有利于孩子缓解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针对居家学习期间,孩子可能会感到焦虑、担心、害怕等,家长要做好孩子科普教育和居家安全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疫情,如让孩子了解疫情资讯和学习科学预防知识等,让孩子知道现有的防控措施是安全的,并教会孩子科学的个人防护知识,如勤洗手、外出戴口罩、居室多通风等,帮助孩子缓解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
二、家长要学会自我调适,给孩子做好榜样。疫情居家期间,家长对于疫情的态度和情绪稳定尤其重要,这是保证孩子能够平稳度过疫情的基础。家长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特别是对孩子居家学习和生活易产生担忧、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而孩子通常会通过家长的情绪和反应来认识和看待世界,因此,家长要学会及时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并自我调适,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对于负面情绪,家长要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家长可以学习“内观”,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自己,当出现不良情绪时,可尝试采用正念冥想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进行排解,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稳定、积极且有力量的一面,给孩子做好榜样,这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只有家长保持稳定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拥有稳定的情绪,才能引领并陪伴孩子度过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三、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孩子居家学习时,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鼓励孩子以其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情绪感受,此时家长不要轻易打断孩子说话,保持足够的耐心聆听。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及时安抚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而去责备孩子,更不能让自己的情绪问题影响孩子。家长要告诉孩子在现阶段出现心情烦躁属于正常反应,要正视它,然后再想办法处理好。家长也可以通过绘画、写小纸条、打打沙袋、大声喊出来或者大声唱歌甚至哭泣等适合孩子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不良情绪,帮助孩子释放不良情绪,然后再根据原因用积极、正确的方法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家长要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家长可以教孩子通过做深呼吸、释放压力的大笑游戏、正念冥想放松、转移注意力、和同学朋友视频聊天等舒缓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调适。
四、为孩子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居家学习期间,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影响,这时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清空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桌面物品,让孩子更易集中精力学习,并督促孩子要像平时上学一样,认真进行线上学习听课、及时完成作业;居家期间,有些孩子会表现出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压力,因此家长要降低期望值,根据孩子的能力等具体情况为孩子量身定制合理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同时学习任务要具体、清晰、可衡量,让孩子更能适应居家学习的形式。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约定时间共同学习,互相督促,一起进步。
五、教会孩子主动寻求鼓励和支持。因疫情居家学习,一些孩子容易出现低落、烦躁、孤独、担忧等情绪,家长不仅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孩子走出情绪困境,还要鼓励孩子主动向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说”出压力,尤其是焦虑不安和烦恼等情绪,以缓解心理压力,如孩子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沟通平台与朋友和同学保持积极的沟通交流,可以相约互相监督、结伴学习,也可以聊聊近况、说说心里话,相互获得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不仅能够减轻孤独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并增进情谊。
六、引导孩子规律作息,合理做好计划。孩子放假后长时间宅在家里,有时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家长应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作息计划和时间表,并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遵守和执行,让孩子每天保持和往常一样的学习、玩耍、运动、睡眠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节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及有规律的作息,从而给孩子一种稳定性和安全感,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的情绪平稳;家长应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居家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在家开展一定时间的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如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促进大脑活动,还能帮助孩子改善消极情绪,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同时在运动锻炼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与陪伴,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借助居家时机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既能让孩子在劳动中进一步理解家长的辛苦和付出,也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
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居家上网课或放假居家学习,家长应尽量避免让孩子手机、“平板”不离手,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到合理有度,让孩子学会健康用眼、科学用脑,保证睡眠时间;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约定使用手机的时长和次数,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定,互相监督,如果违约则按照约定的规则承担相应的后果和惩罚;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减少玩手机时间,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