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龙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风靡全国“枫桥经验”的工作方向。
60年过去,“枫桥经验”依然成为各地进行社会治理的样榜。之所以历久不衰,“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创新了党建引领的方式方法,探索了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作为基层群众组织,社区居委会如何更好地践行“枫桥经验”,让社区辖域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呢?炮台镇炮台社区的做法,值得推广。
炮台社区地处镇区城乡结合部,辖域较广,社区设立了“微治理”联络工作站,将村寨、小区、市场、路段等场所划分成片,组建“寨管家、楼管家、场管家、路管家”治理队伍,以党支部书记、村民组长、老党员、群众代表为主要成员,让这些街坊邻里居民熟知的人员来当调解员、“和事佬”,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筑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战线。
炮台社区利用各类文化阵地,开办“微”课堂,请党务工作者、律师顾问团、老干部、先进个人参加讲课活动,为社区群众宣传民法典,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社区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习惯。人们说,一堂课总会带出一些明白人来。这些宣传活动,会让更多人于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法治熏陶,增长才智,消除戾气。
炮台社区还利用地处镇区的有利条件,通过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文艺表演、学雷锋等志愿实践活动,带动居民养成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使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使社区氛围更加和谐。每一场实践活动,社区干部都努力把传统乡规民约中的价值资源引入现代社会公德教育,陶冶居民道德情操,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符合国家、社会、个人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社区人文精神。
的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炮台社区的做法,值得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