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是一种极具东北特色的食品,被称为“粗粮细做”。粘豆包最早是东北人供奉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满族人出门打猎时随身携带的食物。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当年清朝打下的半壁江山,也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
制作粘豆包的工序很复杂,首先要把大黄米放进水里泡上半日,然后淘净沙子,这叫“淘米”。接着把米晾半干后磨成面,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馒头那样进行“发酵”。待面发出酸味时,就开始用手揉面,一直揉到酸味消失,这样的粘豆包吃起来才会又粘又劲道。粘豆包的馅料制作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将红豆或芸豆煮熟(不能破皮),研磨成豆沙酱,放入细砂糖,捏成核桃般大小的馅团。包粘豆包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讲究得很。包子要包得小,一般只有乒乓球大小,才会美观精致。如果包子包大了,会被人家笑话的。而且还要包得匀,摆在那里看上去,一个个的包子均匀整齐,就像一个模子敲出来似的。此外,还要皮薄馅大,这样才更好吃。
刚蒸好的粘豆包晶莹剔透,整个屋子里弥漫着五谷的芬芳,那种香味会令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趁热吃上一个,入口绵软,但细细嚼起来会感到非常劲道,而豆沙甜而不腻,吃后还会齿颊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沈莹琪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