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种绝色的、味道鲜美的美食,那就是鲥鱼。
古代的皇帝喜欢吃鲥鱼,也许是因为鲥鱼肉质细腻,滋味鲜润,刺多而软,富含脂肪,而且鲥鱼出水即死,捕捞的时候不能伤及它的鱼鳞,所以,鲥鱼一直是餐桌上非常珍贵而又风味独特的美食。只是,鲥鱼出水即死,很难保鲜。
唐朝的时候,为了让皇帝能吃到新鲜的鲥鱼,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鲥鱼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唐朝的皇帝都居住在东南沿海以北的地方,所以,在东南沿海修建水渠时,就特意让鲥鱼由南向北游,这样一来,上千条鲥鱼经过长途的跋涉,最后只剩下区区几条。皇帝对鲥鱼的喜爱,使得原本就难得的鲥鱼更是身价倍增,当时鲥鱼的价格就蹭蹭地往上涨。
吃鲥鱼最好的烹调方法是清蒸,美其名曰“清蒸鲥鱼”。要说起来,清蒸鲥鱼这个菜名是颇有历史渊源的,东汉皇帝刘秀的老同学严光用鲜鲥鱼清蒸来下酒,连身为皇帝的刘秀也觉得口中生津,馋涎欲滴。后来,清蒸鲥鱼的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元朝的美食专著《易牙遗意》中就记载了清蒸鲥鱼的详细做法,明清时期,鲥鱼又成为贡品,清蒸鲥鱼是御膳菜之一。清蒸鲥鱼色白如银,肉质细嫩,口味清鲜,让人食之难忘。
不过,鲥鱼在清蒸之前,不能把鱼鳞刮掉,因为鲥鱼的鱼鳞后面有着特别丰腴的鱼脂,这些鱼脂很有营养,而且,带着鱼鳞的鲥鱼在清蒸时,鱼鳞呵护着鱼脂,鱼脂就不会流失,反而会渗入到鲥鱼的鱼肉里。收拾鲥鱼是很讲究的,要先将鲥鱼的肚子剖开,去掉内脏,在鲥鱼的肚子里放入冬菇、火腿片、冬笋片等,然后,在鲥鱼肚子的两侧放上一些切成丁的肥猪肉,用猪肌肉缝里成网状的所谓“网油”把鲥鱼轻轻包裹起来,放入盘内。再加上甜酒、盐、陈年黄酒、白糖、熟猪油、葱末、生姜片、高汤,在锅上蒸十几分钟,这时,网油基本上融化了,就可以出锅了。蒸鲥鱼的时间要恰到好处,不要过长,而且,蒸鲥鱼时要用文火,这样可以使鲥鱼的味道更加鲜美。吃完清蒸鲥鱼后,那些鱼鳞还可以煮粥吃,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在小说《金瓶梅》里,有一道菜叫“鲜蒸鲥鱼”,那是西门庆的一道私房菜,西门庆经常在朋友和自己的女人面前炫耀这道菜肴。由此可以断定,这道鲜蒸鲥鱼一定是风味鲜美的珍馐佳肴。西门庆在山东阳谷,离鲥鱼的生活之地东南沿海非常遥远,他吃的鲥鱼是“冰篓覆鱼,冰船运输”的,非常难得,史料中说,北方人吃鲥鱼“其来不易。春将暮,命仆之善腊鱼者,携银钱及洋糖、椒末、飞盐上好藏糟等料,舟载至海头,坐居停主人家,俟渔人一得鱼,即去肠留鳞,用洋糖实其腹中,搽之鳞上,随用藏糟厚铺瓮底,加椒末、飞盐若干,放入鱼;又用糟厚盖其上,又加椒末、飞盐若干,积满瓮口,手拳筑实,细泥封固。至家,必掘地窖贮之,恐炎天溃败也”。可见,那时想吃鲥鱼,是极其不易的。再加上西门庆的鲜蒸鲥鱼做法细致,味道鲜美,自然很值得他夸耀一番,用来宴请朋友、官员,也显得很有品位和面子。
有趣的是,清朝的一个文人在笔记中记载了把鲥鱼做成甜食的吃法,名叫“糖蒸鲥鱼”。糖蒸鲥鱼的做法是鲥鱼不切段,不去鳞,加入白糖,吃起来味道更加丰腴,和用别的做法制作出来的鲥鱼相比,尤觉糖蒸鲥鱼的风味不同,故清人笔记中说,这道糖蒸鲥鱼在当时人人都争着品尝。
还有一种铁烤鲥鱼,烤好之后,但见鱼鳞片片卷曲而竖立起来,先不说吃,仅仅看上去就非常养眼,这种铁烤鲥鱼是猪油与鱼油上下包夹,吃起来酥脆,烤焦的鲥鱼鱼鳞咬起来嘎吱作响,十分美味。
清朝的谢墉在诗中也写道:“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朝潮扑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长恨黄梅催盛夏,难寻白雪继阳春,维其时矣文无赘,旨酒端宜式燕宾。”谢墉在诗中说鲥鱼的体形极美,如南国的绝色佳人西施,把鲥鱼比作佳人,看来鲥鱼不仅味鲜,而且形美,真是名副其实的绝色人间美食了。王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