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界,从古至今都流传着“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说法,这是人们对驴肉之美味的最高褒扬。在太行山下一座叫沁阳的小城里,有一款备受人们喜爱的地方特色美食,它就是闹汤驴肉。
相传,明清时期,在沁阳城内一条不出名的小巷里居住着一户董姓人家,有一天,他家的一头驴被老虎咬瘸了一条腿,不能干活了。怀着不舍的心情,他们杀了驴并制成驴肉上街出售。想不到竟然大受欢迎,顿时售罄。于是他们顺势而为,走上了卖驴肉的营生。
生意越做越好,驴肉越做越香,他们的驴肉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也带动了周围一批人相继做起了驴肉生意,那个时期比较出名的有胡、靳、王、徐几家。相传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怀庆府,闻名而至,品尝之后,连声叫好。于是,怀庆驴肉闻名全国,天南地北的客商只要到过怀庆府都要前去品尝、购买。谁能想到一个民间百姓的无意之举,竟然促成了这款特色美食风靡全国,引来皇帝赞扬,成为怀庆府特产。
闹汤驴肉,汤是关键。在厨师界有句老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煮肉的原汤,加些调料,大火猛煮,中火微沸,锅里的汤热热闹闹地滚着,直到把汤熬成色泽金黄透明,犹如蜂蜜,用勺子捞起来,汤黏稠且富有胶质感,即是成功的汤品。闹汤里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胶原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是滋补健身的佳品。
“闹汤”两个字里的“闹”字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热闹、喧闹。由此可以想到煮肉时,锅里的热闹程度了。每天早上,那一大锅沸腾的肉汤,拉开的是一日清晨热气腾腾的人间生活,煮出凡俗人家的平安喜乐以及对生活的热望。香气四溢,勾起的不止是人们对美食的向往,更是一种希望、美好、怀恋,以及乡愁。
驴肉味美营养高,颇受医家好评。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载: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精壮阳、滋阴补肾和利肺等功能,尤其在止烦、安神、清脑上有独到效果。“药王”孙思邈曾在他的医学名著《千金要方》中指出:“驴肉,味酸平,无毒,能安心气。”《纲目》载:“(驴肉)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煮汁空心饮,疗痔引虫。”现代研究发现,驴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磷、钙、钾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且吸收和消化率都较高。其中,每百克驴肉所含的蛋白质为18.6克、脂肪0.7克、磷144毫克、钙10毫克、铁13.6毫克。而蛋白质的含量要远远高于猪牛羊肉。此外,驴肉所含的脂肪量非常小,小于体重的1%,且其熔点较低,易被身体消化和吸收,同时驴肉所含的胆固醇也较低,每100克约含68毫克。可以说,驴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生长于怀庆府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茂的药草植被养育的豫北平原驴,体健精锐、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具有其他同类动物无法比拟的优势,自然是制作闹汤驴肉的不二选择。
历经岁月洗礼,时至今日,闹汤驴肉依旧盛名不衰。来到沁阳古城,来一份闹汤驴肉。咬一口,那筋道香醇的滋味让味蕾生花,溢满整个口腔,直沁心肺,妙不可言。再来碗驴肉丸子,喝一口热气腾腾的丸子汤,吃一口闹汤驴肉,只觉口中风云大开,豪情满怀,畅快淋漓。
一份闹汤驴肉,是小城生活的岁月静好,也是对美食文化的坚守和传扬,更是对未来日子的无限憧憬。
廉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