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彬彬 见习记者 李辉娜) 秋冬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近期,不少医院的儿科门诊出现就诊高峰,记者走访发现,在就诊患者中有不少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反复高热、频繁咳嗽的病症让孩子受累,也让众多家长操碎了心。
近日,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急诊大厅,看到分诊台、挂号窗口、候诊区都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候,大厅内已经有很多患者正在打点滴,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和孩子的哭闹声不绝于耳,好几名家长表示,来挂急诊检查和治疗,就是因为孩子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正哄着孩子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发烧、咳嗽了两三天,本来以为是普通感冒,就用了家里常备的退烧药和感冒药,结果丝毫不见好,孩子还是持续发烧,咳嗽症状还加重了,这才赶紧带孩子来医院就诊,经过检查确诊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对此,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淳表示,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多,加上秋冬呼吸道疾病本就高发,医院病床呈满床状态。“肺炎支原体是一种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病患的症状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相似,通常为发热、干咳、头痛、咽痛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张淳介绍说,肺炎支原体潜伏期通常为二至三周,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因而近期才出现了支原体肺炎患儿扎堆的现象,而且只要家中有一人“中招”,其他人也会面临被感染上肺炎支原体的风险。
张淳提醒,由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出现的症状和普通感冒、流感等十分相似,加上初期症状可能较轻,容易让人忽视,耽误治疗,从而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切不可掉以轻心。“低龄儿童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发烧可能并不严重,但可能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家长一定要及时送医就诊,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那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呢?对此,张淳表示,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因此加强日常防护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居家经常开窗通风,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通过良好的作息、均衡的营养、定期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流行季节时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如果家中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要适当做好隔离措施和消毒工作,避免感染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