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玲
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田螺为仔死”,其意思是父母为了呵护儿女而无私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作为女人,当自己成为人母的时候,便能深深体会“田螺为仔死”这句俗语所蕴涵之意。
5年前,我还在揭阳市区工作,那年9月5日上午9点左右,我的手机铃声响起,手机界面显示在广州工作的女儿来电,手机里传来女儿的声音:“妈,我生产的时间可能比预产期提前,感觉肚子不舒服,好像快要生了,正准备往医院。”我闻讯,二话没说,急忙向单位领导请假、交接手头工作、回家收拾行李,一个小时后丈夫送我到潮汕高铁站,他因工作不能与我同往,我独自一人当天下午2点多赶到广州。
当我赶到广州市妇幼保健医院产房的时候,女儿已经经历了2个多小时的分娩前阵痛。女儿见到我时,没力气唤出“妈妈”二字,只见她嘴唇微微地颤动,热泪从眼角滚下,我紧握着女儿白净的手说:“听医生指挥!加油!努力!坚强!你也要当妈妈了!”女儿轻轻点了点头,显得心安神定。
医院有规定,产房只能进去一位家属陪伴产妇,因女婿已在产房作陪,我看了一下女儿,给她送去鼓励加劲的话语之后,就和亲家母一起在产房外静候。
更深夜静,医院产房外候产厅的家属们没有人大声言语,偶尔有人说话,也只是窃窃私语,候产厅一片寂静。这个情景,与30年前女儿在榕城区妇幼保健院出生时的情景甚为相似。
那年冬天,女儿要出生的前一天晚上,我的双亲连夜从揭东县玉湖镇赶到揭阳市区。当时,母亲和婆婆都在产房里陪伴我,父亲与我丈夫在产房外面等候,一整夜,翁婿两人足足抽掉2包“555”香烟,谁知我的肚子没有多大的反应,女儿慢悠悠地、安逸地在母腹躺到第二天下午5点多才脱离母胎,降生人世。女儿的第一声啼哭,给我们家带来了新希望和新力量,两对亲家亲母乐开了怀。
“妈,生了!母子平安!”女婿从产房出来报喜了。我和亲家母轮流进入产房看望女儿和宝宝,看到他们母子平安,安睡产房,特别是见到小外孙那红扑扑的小脸蛋,令人心甜如蜜,我与亲家母互相祝贺,彼此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外孙的降临,给家人带来了无限的幸福感,当然也带来了繁杂的育儿之事。小外孙今年已经5岁,这些年,几乎都是亲家母承担着带孙子的重任,历尽辛苦。在宝宝一周岁之前,亲家母一年体重掉了近10斤,人都瘦了一大圈,所穿衣服减少2个尺码,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宝宝一周岁后,她的体重才逐渐慢慢回升,直到宝宝3周岁上幼儿园,才轻松些许。女儿与女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别说带小孩,每周一到周五,就连回家吃一顿饭都很难。尤其是近3年,新冠疫情期间,身穿白大褂的女婿投身逆行者行列,驰援各地抗疫,每每出发,少则半月,多则数月未能归家。亲家是退休中医师,还在老家为乡邻服务,未往广州帮忙,所以家里大小事情几乎都靠亲家母撑着,然而,亲家母日夜辛劳,毫无怨言。而我只是带外孙的候补人员,只有在亲家母有急事回老家时,我才到广州代班带孙子。
家庭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的女儿,常常发自肺腑地感叹:“有家婆和妈妈真好!要不是有您们,我们夫妻哪能全心全意地工作和学习!”
女儿现在的感受,与我初为人母之时没有区别。她的感慨,勾起了我30年前的情思。
30年前,女儿尚幼,我和丈夫上班,家公家婆在家带小孩,家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夫妻一点都不用操心。家婆是一位通情达理的长辈,她不但体谅我们工作忙,照顾不了家庭,而且对我体贴入微,犹如亲娘。
我自从生育女儿之后,体质就不如从前,有时天气变化或自身受寒,便会感到后背酸痛难受。每当后背不适,我便会像儿时在母亲身边一样,立即将情况告诉婆婆,寻求解除酸痛给我带来的烦恼。我为何身体有不适第一时间找婆婆,而不是告诉丈夫呢?只因婆婆生活经验丰富,更缘于她乐意为我排忧解难,她会像慈母一样给人带来畅快心境。
每逢后背酸痛发作,婆婆都会让我趴在床上,她“嚓嚓嚓”地猛搓双掌,然后用发热的掌心往我后背心轻揉开去,揉按半个小时之后,再细心地抹上几滴活络油,随着婆婆掌心与我后背摩擦产生温度带着活络油的药性流入体内,后背经络逐渐疏通,一时身心舒畅,那感觉妙不可言。特别是心里感受到婆婆那甜美如花般的母爱浸润,暖人心扉,历久弥新。虽然婆婆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我至今不能忘怀,每每想起,一股暖流涌起,穿透身心!
婆婆常说,她的婆婆我丈夫的祖母勤劳、俭朴、顾家,对儿女的关爱无微不至,愿效“田螺为仔死”!我想,我婆婆的婆婆肯定是用其满满的母爱的行动去诠释“田螺为仔死”的含义,要不然,我婆婆在我辈面前怎就能做到任劳任怨,也愿效“田螺为仔死”呢?
思虑至此,不论是我的亲娘,还是我的婆婆,还是婆婆的婆婆,或是女儿的婆婆,包括我和广大同为母亲者,都把儿女放在心尖尖上,都愿效“田螺为仔死”。
作者简介
吴光玲,市作家协会法人代表、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主任记者。
1984年创作发表第一篇小说《围巾飘落之后》,后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汕头文艺》《潮声》《汕头日报》《揭阳日报》等,多篇作品分别获揭阳市、广东省、全国不同等次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