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擂茶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是劳作者的正餐,也是客家人待客的点心。2020年,揭西擂茶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溯源
沿袭中原食俗,
北宋初年已有之
擂茶的历史,最早或可追溯到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南方有一个蜀妪作茶粥在市面上卖。而揭西擂茶,可能北宋初年已有之。
有民间传说,北宋潘仁美奉命南下攻打南汉,派出一支小分队取道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揭西河婆,士兵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经当地人指点,每个士兵喝一大碗滚烫的擂茶之后睡上一觉,次日醒来,竟全都痊愈了。
揭西擂茶既来源于古代的食俗,也适应当地气候特征。历史上,中原人多次南迁,成为客家人,揭西客家人是其中一支。为抵御风湿瘴气,揭西客家人沿袭中原茶道,食用擂茶。在漫长的岁月里,揭西擂茶取材本土,适应环境,形成独特滋味。

选材
七、十五样菜茶,
本地茶叶是它的灵魂
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制作擂茶,擂茶是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揭西擂茶偏好咸味,有七样菜茶、十五样菜茶等,七、十五即擂茶用的食材数量。而揭西擂茶与其他地方的擂茶最大的不同,在于茶叶。
揭西擂茶所用的茶叶都是本地所产。揭西所产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汤香气馥郁,用来擂茶,则清香爽口、滋味丰富。所以,有人说,茶叶是揭西擂茶的灵魂。

工艺
揭西擂茶种类众多,
文化内涵不仅是“茶”
擂茶在揭西客家人中世代相传,长盛不衰。一根山苍子树做的擂棒、一个陶钵便是制作擂茶的工具。擂茶以茶叶、芝麻、花生仁、香菜等为原料,用擂棒不停地舂捣、搅拌,直至成糊状,加入少许盐和开水,一钵清香四溢、绿意盈盈的擂茶就做好了。
揭西擂茶按是否往擂茶里加菜、饭,而分“净茶”“菜茶”“饭茶”“米骨茶”“烳米(爆米花)茶”“米呈茶”等。如果将擂茶、饭和所有菜泡在一起,便是以往客家人劳作时的午餐。
揭西擂茶,不仅是揭西客家人的传统主食,还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客人来访,可以把烳米(爆米花)泡在擂茶里面,当做接待客人的点心;姑娘出嫁,受赠喜糖的邻居会煮擂茶祝贺新娘;病人新愈,家人要煮擂茶感谢友邻对病人的照顾。

文字:陈燕玲
摄影:林碧鸿 李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