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育彬
人一旦上了年纪,便会不由自主地怀旧。
快年底了,整理房间里的旧物,总会面临一些踌躇。很多物件被重新评估、归类,期间生出各种小纠结,俨然又经历一番情感的梳理。依然有诸多不舍,似乎每一件东西都有故事,还有用途。
一把剃须刀,陪在身边近三十年,见证着我从一个嘴角长着细软绒毛的毛头小伙,到现在须发灰白的中年大叔的变幻。刀架很旧,但依然好用。我从没有因为样式过时而想丢掉它,反而觉得老而弥坚是一种品质。它放在浴室一个固定的位置,只要我一伸手,就能拿到它,像一个沉默而可靠的朋友。
一件中学校服不舍得扔,当年宽松现在合身,当做居家服,再合适不过了。不否认自己有一点小小的矫情,每次穿起这件外套,仿佛青春还在,我曾经就那样穿着它走过校园。
以前手写的文稿,积攒几个月便付之一炬,侥幸留下来的几张纸,现在反而珍惜起来。那些青涩文字,记录着那段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日子。
很多物件透露着人与时间的关系,旧人旧事,仿佛烙在旧物上,一晃眼,就出现那张鲜活的面孔。朋友间的书信,每次翻阅,仿佛旧友重逢,那人那事,从岁月深处缓缓而来。
某次翻看旧书,掉落几张小纸条,那是来自中学时代某次心有灵犀的呼应,那些心如鹿撞的悸动啊……时光在这一刻慢下来,小小旧物,就像毛衣的线头,不小心一扯,便是一段悠长悠长的故事。
至今保存着一支钢笔,那是中学同桌送的。我们成为同桌,纯属偶然,老师安排座位时候随机选择的结果。一开始我们处得并不愉快,彼此看不顺眼,相互冷嘲热讽。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一起吃饭聊天打球,关系居然变好。分开时候,他送了我一支钢笔,希望我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此后,我们从一年见面几次,到几年见面一次,渐行渐远。中学毕业快三十年了,每次拿起这支掉漆的钢笔,我都会想起那一段先抑后扬然后归于无声的友情。
类似这样慢慢走散的友情,还有许多。虽然如今各有境遇,久不联系,但当初留下的各种小物件,譬如一本书、一个杯子,都是怀念往事的引子。
梁实秋曾在《旧》这篇文章中说道:“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
看到旧物,仿佛看到生命中已逝的那一部分。旧物,曾是我们生命的容器,装着平凡的光阴,是回忆的起点与落点。
不舍旧物,就是不舍时光。我们无力挽留时间的流逝,惟将旧物表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