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彬彬)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与国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近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广东省方志馆举行首届岭南优秀家谱展评活动,我市共有11个村落的族谱、家谱获奖,成绩喜人。
据了解,举行优秀家谱展评活动旨在推动我省家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家谱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学术机构与民间在谱牒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成就。
展评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和家谱实践工作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在数百套近千册家谱族谱中探幽寻宝,依照评审规则进行测评,最终评审出50套家谱、族谱获得“最具收藏价值奖” “最具文化价值奖”和“岭南优秀家谱奖”等奖项,我市共有11个村落的族谱、家谱入围,分别为榕城区渔湖街道江夏村《春山公林氏族谱》、新兴街道上义村《林氏族谱》、凤美街道塘埔村《黄氏族谱》和《塘埔村志》、普宁市南阳《杨氏族谱》荣获“最具收藏价值奖”;榕城区溪南街道仁望村《陈氏族谱》、溪南街道顶乡村《陈氏族谱》、溪南街道西寨村《陈氏和廷公族谱》、榕东街道彭黄村《文举公家谱》、炮台镇桃山村《谢氏光裕堂志》荣获“最具文化价值奖”;榕城区京冈街道新王村《王氏族谱》、揭东区玉湖镇石牌村《李氏族谱》荣获“岭南优秀家谱奖”。
一直从事家谱文化研究的政协揭阳市委员会文史研究专员陈旭锐告诉记者,家谱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对研究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民俗等均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市民间一直致力于家谱的编纂和家谱文化的研究,此次获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市优秀家谱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家风好家训,让爱国爱家、向上向善成为文明时尚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