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驻揭阳优秀支教教师”系列报道
编者按:
有这样一支来自东莞的支教队伍,自2022年以来他们扎根我市5个县(市、区)90所薄弱学校。在这里,他们克服语言不通、环境差异以及与家人分居两地等困难,在支教路上传递东莞教育温度,把东莞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揭阳。从本期起,“教育”版推出“东莞驻揭阳支教教师系列报道”栏目,分享这支队伍在我市支教的生动事迹。
支教一年半来,他每周来回莞揭两地奔波800余公里,累计自驾近5万公里;他深入走访受援的薄弱学校,脚步遍布我市5个县(市、区)。在他的带领下,支教团队在揭阳精诚奉献,仅2023年下半年就交出了一份靓丽的莞揭教育帮扶成绩单:开展一校一品牌项目活动110多项,建立工作坊27个并开展活动50多项,开展教育集团建设活动50多项,开展示范引领辐射活动共250多项,组织捐资助学100多万元……大音稀声,大爱无言。他做的这些,只为践行初心,更加精准地提高支教效果,有的放矢地发挥支教队伍教育帮扶和示范引领作用。
他,就是莞揭教育帮扶驻揭阳市支教组长卢名远。

卢名远带领团队深耕揭阳教育沃土,分享东莞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资料照片 摄
□记者 洪炯珊 通讯员 杨孟朝
深入基层一线,带领团队全面开展支教工作
2022年8月,作为东莞市可园中学副校长的卢名远,被东莞市教育局指派带队来揭阳支教,任支教组组长,挂任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揭东区龙尾中学副校长。
“我曾在潮汕地区工作过8年,对潮汕地区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因为看到粤东与珠三角教育的差距,所以更加希望能为揭阳的教育事业贡献微薄的力量。”谈起选择支教的初衷,卢名远如是说。
初到揭阳,卢名远便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揭阳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与支教团队一起,研究支教思路,创设“三动”支教措施,以充分发挥各类支教老师长处,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与创造力,真正让他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他解释说,“三动”措施指的是:以“工作坊”项目带动,设立27个骨干“支教工作坊”,每个工作坊带10个学员、跨5所学校实践推广东莞优秀经验与资源;以“挂职”的职务推动,为65个有管理经验的骨干挂上职务,参与学校管理,传递东莞经验;以“一校一品”目标驱动,结合学校发展方向与支教老师自身优势,在90所学校中打造“一校一品”。为了让“三动”落到实处,卢名远通过三级管理和定期会议,及时解决“三动”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多次与各县(市、区)支教组长走访各级教育部门和帮扶的90所学校,给予支教老师关怀与力量。
与此同时,卢名远深入一线,带领8人团队,全方位沉浸式帮扶龙尾中学。在龙尾中学,团队以“德育系统化及规范化”为抓手推行教育改革,以“航模活动+校园科技种植”为项目打造特色教育。团队成员还主动示范与引领,开讲座、公开课近20次,带动教研活动20次以上,开创该校办学以来的10多个“第一次”,如第一个区级课题、第一次大型文化艺术节等、第一个主题德育等。卢名远还积极参与该校制度改革和建设,并为学校引进捐助资金,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发挥纽带作用,促进莞揭两地教育交流互动
交流互动方能碰撞出思想火花,促进教育提升发展。为此,卢名远不遗余力。他说:“成为莞揭两地的桥梁纽带,促进两地教育常态化交流互动,这是我的主要职责之一。”一年多来,他带领团队协助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开展莞揭两地培训交流活动,协助省教育研究院来揭开展调研、送课、送讲座;推动两地学校间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促进两地交流,过去一学期就推动东莞13个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及相关学校到我市调研近90次,有效推动两地交流。
去年9月份,卢名远被聘为揭阳市教育局顾问。如今,他不但能从多层面、多角度、深入地观察揭阳教情,更是身体力行地为我市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他分享了东莞近20年教育兴起的10大改革,提出了加强绩效考核等意见建议。为提升揭阳校长的管理能力,他协助揭阳市教育局举办6期针对性的校长培训,协助东莞市教师发展中心赴揭阳举办两省五地名校“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活动,先后有20多名优秀校长来揭开讲座分享经验。为提高揭阳市教研员和学校教研能力,协助揭阳市教育局举办“教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分享东莞开展校本研修、规划学科教研活动及培养骨干、有效集体备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聚是一把火、散则满天星”,这是东莞驻揭阳支教队伍提出的支教理念,他们希望捧着一颗丹心来,能够留下一片星火回去。卢名远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揭阳教育沃土,分享东莞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助力揭阳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