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
·打造0663创意区 …
·茶山春意浓 春茶采摘…
·和谐维家 敬业助人
·财政如何支持高质量发…
·我市一村庄榜上有名
·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培…
·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
·打造特色名片 助推…
·书写“山乡巨变” …
·绿色文明祭扫成为广大…
·要绿满家园,也要绿满…
·晴日春光好
·享誉海内外的揭籍画家…
·市区二手房市场访客量…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
·多个城市发布新一轮集…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
·前两个月50城二手房…
·安居型商品房符合条件…
·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
·历史地理中的文化力量
·家庭的模样:温暖又不…
·我的阿勒泰我的家
·【新书荐读】
·一场“龙”的视觉盛宴
·《幸福驿站》获中国散…
·合“时”而作的灯谜
·莫让儿童读物变“毒物…
·成语里的春天③
·互联网如何激发经济社…
·跨国公司高管们的中国…
·俄罗斯全国哀悼日 民…
·乌军袭击俄黑海舰队的…
·乌空军称拦截俄军18…
·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在深…
·我国将持续抓好“中国…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菲…
·岁月如画,思乡如诗
·无疾而终的情分
·春天妙喻
·林超如山
·春香氤氲
·聆听流水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历史地理中的文化力量

时间:2024/3/25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陈正祥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年10月

  □刘昌宇

  中华5000年的文明历史,就是一本丰饶的“大书”,书中既写满了辉煌与灿烂,也留下过沧桑与厚重。如何看待深蕴其间的文化内涵?地理学家、生态学家陈正祥所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从历史和地理的视角,探寻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令人耳目一新。

  提起陈正祥,或许大多数读者还略感陌生。但在国际地理学界,他却享有很高声誉,不但是英制大学首位中国籍讲座教授,也是中国学术界数据可视化的先驱。本书从中国文化的几次迁移起笔,对中国城市发展的脉络进行着重梳理,并对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发展作了相关介绍。除此,还从大文化观的角度,对游记和方志中所蕴含的自然、地理学价值,予以全新解读,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人文景观。

  从历史和地理学方面谈中国文化,是陈正祥写作此书的初衷。他认为,历史上中国文化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迁移。史料和地理发现都表明,从上古到西晋末年,中国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然而,随着西晋年间的“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中国文化出现了第一次迁移。唐末的“安史之乱”,则促成了中国文化向东南推进的第二次迁移。第三次逼使中国文化南迁的是金人入侵,随着“靖康之难”,中国文化的中心逐渐搬到了江南。作者还根据历史文献,按人口分布、密度、交通、盐业以及三公九卿、诗人、进士、状元的籍贯分布绘制了18幅地图,通过可视化的数据,令人信服的论证了上述文化嬗变的全过程。从国际视域而言,中国文化向世界迁移的过程,也同样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先是上古至唐宋时期,中国文化普遍盛行于中原地区,然后向周边扩散,一度波及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并向西伸入西域。而秦汉和唐宋时代,则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但到了明清,由于实行海禁政策,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学热的兴起,以及当代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中国文化又重新迸发出绚丽的光彩。

  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同时,全书亦对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城市,一并进行了深入探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是城市的大规模崛起,为此,作者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古代城市建造的历史。作者指出,自商以来,中国城的规模远较欧洲和日本的城堡为大。不仅有民居,还有农田、园圃、山林、川泉。城中有农田和水利,内留大片空地,还建有供人游玩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中国城大多建得比较高大,低的也有5米,高的则达18米,特别突出它的防御功能。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古代,不止汉民族筑墙造城,一些少数民族受汉文化的影响,也纷纷效仿,匈奴在当时的陕西泾河和漆河以北的义渠、南诏部落在云南洱海地区、藏胞在日喀则西南的萨迦一带,都曾修建过自己的城郭。一部古城建造的历史,无疑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城的建造,在形态上大都是方形的,即便连长安、洛阳、开封、北京这些国都,也概莫能外。恰如作者指出的那样,这其中,既暗含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又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彰显。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堪称一本有分量的大书。作为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开拓者,陈正祥让中国的文化与地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以地图说话,以地图反映历史,以地图这个“地理科学的特有工具,济文字说明之穷”。他用地图和图表,反映中国文化中心的南迁、城市化的进程、交通港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物产矿产的分布等,开创了数据可视化的研究新路。他还善于利用游记和方志的功能,为自己的理论研究增色。从他丰厚的学术涵养和新颖的学术表达中,中国历史与地理的巍巍风貌,中国文化的精深悠远,透过字里行间,穿越图表画册,已然尽展眼前。

  通过这场意味深长的探寻,陈正祥在书中表达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他说,“要恢复中华文化的固有光辉,我想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应负担较多的责任。为达成此项目标,首先要认识中国文化,而我愿以身作则。”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