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
·打造0663创意区 …
·茶山春意浓 春茶采摘…
·和谐维家 敬业助人
·财政如何支持高质量发…
·我市一村庄榜上有名
·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培…
·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
·打造特色名片 助推…
·书写“山乡巨变” …
·绿色文明祭扫成为广大…
·要绿满家园,也要绿满…
·晴日春光好
·享誉海内外的揭籍画家…
·市区二手房市场访客量…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
·多个城市发布新一轮集…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
·前两个月50城二手房…
·安居型商品房符合条件…
·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
·历史地理中的文化力量
·家庭的模样:温暖又不…
·我的阿勒泰我的家
·【新书荐读】
·一场“龙”的视觉盛宴
·《幸福驿站》获中国散…
·合“时”而作的灯谜
·莫让儿童读物变“毒物…
·成语里的春天③
·互联网如何激发经济社…
·跨国公司高管们的中国…
·俄罗斯全国哀悼日 民…
·乌军袭击俄黑海舰队的…
·乌空军称拦截俄军18…
·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在深…
·我国将持续抓好“中国…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菲…
·岁月如画,思乡如诗
·无疾而终的情分
·春天妙喻
·林超如山
·春香氤氲
·聆听流水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家庭的模样:温暖又不失界限

时间:2024/3/25

 

  《为什么我们想回家,但又不愿久留?》

  [美]内德拉· 格洛佛·塔瓦布 著

  薛 玮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1月

  □禾 刀

  家是孕育生命、呵护生命的温暖港湾,在许多人脑海中是满满的甜蜜记忆。然而,《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通过本书揭开了另一段叙事,虽然不是主流,但对一部分人的影响刻骨而深远。对这些人而言,家是痛苦、伤害和冲突的根源,是一生的精神负担。家庭中的问题往往是不能说的秘密,有些人能坦诚说出与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复杂关系,但大多数人没有勇气说出真相、面对伤痛。

  内德拉将那些可能对他人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家庭称为“有毒家庭”,其主要现象为:目睹暴力、性虐待、家庭成员药物成瘾、身体虐待、言语虐待、遗弃、父亲或母亲精神疾病、父亲或母亲被监禁。从这些现象来看,如果家庭成员生活中不能严格自律和理性处理矛盾,那么这些问题和矛盾极可能外溢,尤其会对正在接受新知识的未成年子女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弥合情感裂隙,修补各方关系,这样家庭才能重现温暖的氛围。道理每个人都懂,但要在日常点滴中转化为现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内德拉认为,“所谓父母,只不过是有孩子的‘人’”。内德拉认为,父母虽负有教育孩子责任,但并不能占有孩子的一切。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这种现象就是父母包办一切,子女娇生惯养,终成巨婴。

  内德拉认为这些错误做法就是“依赖共生”,即“为别人的生活、心情、界限和感受负责”。望子成龙是每位中国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每个孩子都不可能复制父母的人生。针对“依赖共生”现象,内德拉的建议是建立一种“界限”,即便是亲人,彼此之间也应有一定距离。用句流行语说就是,“距离产生美”。

  内德拉在他的另一本著作《界限》中指出,“自我关爱的根本在于设定边界。界限是负担过重时的自我保护,是向他人表达合理预期的方式,是帮助你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安全与舒适的关键”。界限是每个独立人格的应有空间,同时也“是一种需求和期望,让我们在关系中觉得自在和安全”。如果没有界限,即便家人,彼此之间“就会出现纠缠。对所有事物保持同样的视角,以同样的方式生活”。

  界限是中国父母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在“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的逻辑下,中国父母习惯对孩子不顾一切的填鸭式灌输,不管他们是否愿意。虽然我们总是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现实中,父母往往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建议,尤其是在身体力行方面。

  在构筑和谐家庭关系方面,内德拉提了七条建议,即不要最小化(轻视)别人的经历;不要强迫别人改善家庭关系;不做评判,这样别人才能没有负担地说出自己的经历;不要告诉别人,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不要自以为知道别人的感受;不要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之类的话,不要给别人的虚假的希望;问问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不难看出,这些建议与交流对象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对方保持必要尊重。必要的个人空间对培养独立思考的健康人格显然大有裨益。

  我们常说家庭是温暖的港湾,这是一种饱含亲情的表达,而不是物质的数字化堆积。事实上,许多生活条件优裕的家庭同样存在家庭成员难以和睦,缺乏归属感的现象。内德拉的许多建议切中肯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东西方还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无论是家庭和谐内涵,还是个人生存空间方面。在中国家庭里,最大的困难可能是角色迷失。成人更强调自己的独立,却忽视了子女的独立空间,大包大揽的现象更为普遍,教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有时候我们每个人完全可以静下来想想,我们自己是否真的很想回家?是否真的愿意在家里久留?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这些,那么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而言,会不会产生同感呢?

  当然,内德拉通过设立界限的方式以打破依赖共生现象的建议可圈可点,中国家庭尤其值得重视和借鉴。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