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园
施玮有一首小诗,“我很想知道/故人的消息/很想/在一个晴朗的午日/悠然忆起/他们熟悉的面影”。对故乡的思念,总会具体到生命中无数珍贵的时刻:那一份掌心的温暖,那一次并肩的无语,那一个念了千万遍的名字……在异乡漂泊的游子,总因着某个契机,低头细思量,那些想念的影子就从深远的世界背景中浮现,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无尽眷恋。浮现在游子眼前的,会是初一、十五的永昌古庙里,阿嫲为家里人上香祈福,口里虔诚地重复念叨着“老爷庇护”吗?戏台上,乡乡乐的潮剧歌声响起,曲目里有相聚与别离,音乐中有嘈杂与清脆,阿公还是一幕不落地去看吗?古庙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静静伫立着,向人们无声诉说着这里的辉煌与昔日往事,更道尽了无数离乡背井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眷恋以及家人无尽的牵挂。
在游子脑海里反复浮现的,是村里那棵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榕树吗?尽管遭受无数次的风雨雷电的洗礼,但它的生命力顽强如初,在晴雨晦明之间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或是贡山村夏日艳阳中生机盎然的荷塘美景呢?夏天的雨来得急,雨过荷塘,荷叶被雨水洗刷得鲜亮,荷叶上的水珠在日光中晶莹剔透,跌落荷塘,晕开一圈又一圈的清圆……或许正是自那时起,你学会领略大自然的诗意与美好。
吃过了多少各地的美食,最想念的,依然是巷子口那一碗从小吃到大的豆仁茶吗?口味清甜,花生软糯,入口即化,承载着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在老家时,从清晨的牛奶蛋、干面、饺面汤,到中午的糯米饭、猪脚饭,再到下午的蚝烙、六角糕、春饼、蛋清糕、姜薯汤,以及夜宵的白粥、糯米猪肠……齿间始终有丝丝香气缭绕,最终都化为此刻令人回味的美食韵味。
记得村里那一口老井,不漫不竭,冬暖夏凉,纯净而甘甜。很久以前,家家户户洗衣做饭,都从家里拎着木桶到井里取水。长辈们对天赐的老泉水一直保留着神圣的敬意,年轻一代因生活设施的便利,或许难以理解长辈们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情。
也还记得,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月华似有若无,家里的大人们忙完了活计,都坐在院子里纳凉,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家常。那时,在屋里做完作业,步出屋门,看见绿植木叶在微风的吹鼓下柔柔翻动,耳边传来远处的虫鸣蛙叫,忽然感觉心里变得非常平静。
曾经意气风发、壮志踌躇,要去闯荡广大的世界。如今身在异乡,哼一首思乡曲调,别有深情数万重。遥夜何漫漫!岁月如画,浓墨泼洒,浓烈与淡泊交相辉映。回忆与现实交织的画面里,有太多幽情暗恨,撩动着游子的心弦,不尽馀情,只盼再见榕江南河上,江心秋月白。
思乡如诗,婉转悠长,醇厚与平淡得让人无尽沉醉……在时光的低吟浅唱里,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看了很多的风景,遇见很多人。
可是忘不了的是,自初学步起,便走了无数遍的门前小巷。忘不了母亲多少次在巷口喊自己回家吃饭,忘不了起床晚了,三步并作两步往学校狂奔去,赶在上课铃声响起之际,气喘吁吁地迈进教室。
更忘不了那些人,或于平淡中计较柴米油盐酱醋茶,或没有千万句对白却常有会心一笑,或真情流露彼此倾吐过对人生的看法、对未来的憧憬……是家人,是同窗,是知心好友,是你心里总想着念着的那些人。
那座北回归线上的美丽山城啊,山依水而立,水环山流淌,让无数的游子,在这条悠长的思乡路上,忍不住一次次去搜寻故乡的点滴信息,以慰藉内心的乡愁。正如,席慕蓉在诗歌里,将乡愁当成自己人生的重要注脚,而总有那么一个月夜,游子举头望明月,岁月如画,古老的秘密如月色般流淌,思乡如诗,浸润了苍茫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